回眸追光 2023年度“成绩单”新鲜出炉

本网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教育强国战略部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砥砺奋进中,我们敢闯敢干、善作善成,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在此,让我们一起回首2023年的奋斗路,晒出安工程人奋发有为的“成绩单”,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崭新的2024,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写好成果转化“大文章”学校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达到了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效果,得到省委主题教育第十一巡回指导组充分肯定。期间,建设专题网站,开辟校园网、新媒体专栏,在校报连续设置3期主题教育专版,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报道44篇(次)。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学校继续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抓好调研成果转化和整改整治落实,开展“回头看”自查,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树立正确政绩观,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再创佳绩的强大动力。

2.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筑牢理论学习“压舱石”。“关键少数”学习,印发《进一步提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的实施办法》,制定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全年开展14次校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8次专题研讨。省委教育工委第九列席旁听工作组检查指导理论学习情况,并予以肯定。建立常态化“督”学机制,对20个二级党组织开展全覆盖的列席旁听指导。推动面上学习,构建从学校党委到基层党支部、线下集中培训到网络培训、理论学习研讨到实践考察研修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政治理论学习体系。加强宣传阐释和理论研究,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三个一百”宣讲,学校荣获省级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获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近20项,多人在社科普及学术年会征文中获奖。

3.落实“三抓”工作理念,启动党建引领“强引擎”学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三抓”工作走深走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省高校率先探索推行党建关键目标、发展关键指标责任书“双签订”。实施“抓基层  强基础”专项行动,成立科技攻关等50余个功能型党支部,2个学院党委、7个党支部分别获第二批全省“标杆院系”“样板支部”荣誉称号。全覆盖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做好发展党员全程纪实,保障发展党员质量。组织第五、第六轮巡察和整改工作,实现第二届党委巡察任务全覆盖。举办学校2023年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在统战系统加强思想引领,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斗新征程”主题教育,建设统战之家,建成政协民盟界别工作站。

4.树牢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好三全六专“一盘棋”。聚焦“正”起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组织“开学第一课”,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系列专题“思政大课”。聚焦“学”起来,深化“一生一策”培养方案改革,创建“教学直通车”活动,2023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为23.35%。聚焦“壮”起来,开设公共体育课408门次,覆盖学生17318人次,《体验式综合素质训练基地》成功获批教育部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项目(学校首次,安徽省唯一)。聚焦“乐”起来,编制新生《个人成长报告》,开通“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双通道,开展心理游园会等系列特色心理活动140余场,参与师生共计60000余人次。聚焦“勤”起来,开设劳动实践课程137门次,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等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入选安徽省2022年度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聚焦“和”起来,建成“2+2+N”“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沉的社区系统育人新格局。

5.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提振干事担当“精气神”。省委充实我校领导班子,三位校领导到任,做好“三跨”干部交流服务工作。通过选任、交流轮岗等方式,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处级干部中8090后占比进一步提升。加强年轻干部实践历练,选派20名年轻干部教师参与乡村振兴、企事业单位、校内艰苦吃劲岗位挂职锻炼。落实干部监督主体责任,重点抓好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选人用人坚持好干部标准,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意见,举办“赛马”“书记论坛”等活动,强化正向激励;突出政治把关,在处级干部选任和试用期满考核中,把干部政治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在评奖评优、年度考核中,更加关注干部工作实绩。建成并使用“ 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不断提升干部能力水平。

6.省厅领导来校调研指导,助力学校驶入“快车道”。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红文来校调研,他指出学校学科布局鲜明,突出工科特色,对标产业需求,产教融合紧密,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省政协副主席郑宏一行围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服务新兴产业发展”主题来校调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广祥来校调研高等教育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充分肯定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鲜明特色与亮点。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钱桂仑来校考察调研,对学校在党建与发展上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省科技厅厅长罗平来校调研,对学校近年来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效表示肯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编办主任郭本纯,省总工会、团省委、省社科联等相关单位领导先后来校调研指导。

7.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绘制学校发展“规划图”。印发《 推进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召开改革发展务虚会,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办学理念、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完成学校总体规划、6个专项规划、15个学院规划中期执行情况自评工作。加强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情况的动态监测,高质量完成学校教基数据和监测数据两项工作,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有力的数据支撑。推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监测,听课4100余节次,各类专项督查10次,召开督导会议7次,专题培训4次,组织教学巡视120余人次,对134位参加职称评审教师开展督导集中听课评价,发布督导通报45期。

8.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打出教育教学改革“组合拳”。学校持续深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改革,学生对此项改革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4.46%,《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对此大篇幅专题报道。“一样的分数、不一样的教育”,得到了考生及家长的一致认可,2023年我校省内理科录取线高出一本线38分,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持续提升专业内涵,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教师教学竞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4个。主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服务安徽产业创新发展,近80%的专业与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对接,学校在全省高校学科专业改革座谈会上经验交流。

 

9.加强博士立项单位建设,构筑学科建设“新高峰”。持续开展博士立项单位建设,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参评学科实现历史性突破。工程学、化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榜单,设计学、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进入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榜单。软件工程、金融等9个硕士学位点接受教育部学位授权点专项核验工作。遴选新增硕导271名,兼职博导人数增至41名。与140多家企业联合开展专硕“四题”工作,工科专业“四题”达到49%,文科专业“四题”达到26.2%。推进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共建奇瑞学院,服务首位产业发展,相关做法得到省领导肯定。

10.科研经费破亿元,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2023年签订横向合同805项,合同总额超1.3亿元,创历史新高。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实现多项突破,获批国家基金项目24项,首次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基金区域创新联合基金1项、外国学者项目1项;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19项,实现连续五年获批省杰青项目;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项。获批安徽省科技奖9项,连续三年获批省科技奖一等奖,授权发明专利328件。新获批3个省级平台,9个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现拥有“高端装备先进感知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0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在第75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斩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

11.推深做实服务地方,搭建共谋发展“连心桥”。围绕地方重点产业持续推进“一院一中心”布局,与奇瑞集团、深兰科技等10余个企业强化校企合作。持续构建“一区域一中心”,联合地方政府、领军企业共建研究院(实验室)和技术转移分中心14个,实现理工科院系全覆盖。建立“产学研企业行”和“企业校园行”活动常态化机制,学校芜湖技术转移中心连续3年获得年度考核A等级。积极承担国家发改委揭榜挂帅项目,首批科技成果群作价入股成功落地、成立3个公司,与5个地方政府、4家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成立海西校友会,完成马鞍山、杭州、合肥、芜湖校友会换届工作。

12.科学推进评价体系改革,激发人才强校“新动能”。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师德纪实性台账为抓手,表彰“光荣从教三十年”教师17名,培育师德示范团队16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学术副校长1人,新增国家级人才3人,新增博士、博士后80人,42人次入选省级人才项目。选聘教师赴企业挂职实践、挂任“科技副总”,选聘“产业教授”“双聘导师”,持续强化“支撑产业、服务企业”导向。深化评价制度改革,重构各类考核体系和激励办法,制定实施教师年度考核计分细则,盯紧新进人才首聘期考核,持续严格教师岗位聘期考核,推动“能上能下”常态化。

13.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扩大对外交流“朋友圈”。高水平国际合作实现突破,首次配合省政府、省教育厅做好重大外事活动,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出访英国、德国多所高校,拓展5所高水平合作院校,签署并落地11份合作协议。高级别交流项目实现突破,获批教育部中欧教育人文交流项目1项、安徽省对台交流项目2项。高质量国际教育实现突破,录取外国留学生51名,在校生规模翻3倍,拓展近10家文化实践基地,7名留学生在国家级赛事中获奖,获省留学生奖补资金30万元。高效率学生交流实现突破,共计发布10余个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国(境)外交流项目,为历年之最,出国(境)交流学生数大幅攀升。高层次引智工作实现突破,聘请7名美国底特律大学教授来校授课,聘请长期国(境)外专家20人,来校短期讲学、学术交流累计人次达20余人

14.立体化开展就业服务,打好就业工作“主动仗”。优化校园招聘,举办省级“汽车产业类”就业专场招聘会等19场大中型校园双选会,进校企业累计35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强化校地合作,与多个地市开展招才引智对接活动,新增人才工作站和实践基地10余个。深化访企拓岗,校领导带头走访用人单位300余家,提供岗位信息1200余个。强化全链就业教育,连续16年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承办第十七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皖南片区就业赛道半决赛。学校获2023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突出激励,并在全省高校就业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征兵工作绩效考评位列全省第四,获评“优秀”等次,荣获“安徽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5.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升以文化人“软实力”。新闻宣传展风貌,国家级及省级以上媒体报道我校155篇次;审核新闻稿件3025篇,出版校报9期,1人获“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宣传先进个人”。网络宣传显活力,构建“8+X”新媒体矩阵,发布原创作品2700余部(篇),官微推文入选中央网信办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全省高校唯一),学校获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新媒体融合共建四十强等7个奖项,全媒体中心获中青校媒(安徽)“2023年度影响力校园媒体”,学校舆情工作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扬。文化建设出亮点,形成“徽程二十四节气”等传承传统文化品牌,摄制88周年宣传片《徽程·时代》,制作展现学校“三抓”等党建发展成果的系列展板,开展校第十二届师生“学雷锋先进典型事迹”评选,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徽风皖韵”、普通话暨主持人大赛、社团文化节、“笔”此相遇笔记联展等校园文化活动,获批首批芜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16.发扬团结拼搏体育精神,师生团队奉献亚运“树品牌”。我校体育学院师生团队出色完成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赛事组织任务,3名教师分别担任竞赛副指挥长助理、竞赛技术运行主任、热身场地和比赛场地主管,7名学生负责器材主管、亚运解说、场地维护等工作,4人担任国际和国内技术官员,3人担任裁判长和副裁判长。另有1名外国语学院学生担任志愿者。我校师生表现突出,2人荣获亚运先锋个人,2人荣获亚运每周之星,1人被选拔为火炬手。央视新闻、学习强国、中国体育报、新京报等国家级和省级主流媒体聚焦此项工作,开展专题报道,树立了学校优质办学品牌。

17.丰富“假日思政”育人体系,深耕思想引领“责任田”。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共有459支实践团队(其中国家级团队19个、省级团队21个)、6600余名学生融入社会大课堂。不断丰富“假日思政”实践育人体系,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推出“劳模访谈”“乡愁文旅”暑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中国青年报》《安徽青年报对我校“假日思政”特色品牌项目进行了宣传报道。校团委获评2023年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1个团队获全国2023三下乡社会实践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优秀实践团队称号,2个团队获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3件作品获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18.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拧紧平安校园“安全阀”。健全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和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学校为民警务站被省公安厅评选为安徽省“枫桥式”标杆警务站。开展校园电动车专项整治工作,查纠不文明骑行,清理无牌、假牌电动车,取得良好效果。坚持安全教育前置,开展2023级新生互联网安全教育课程学习,在安全教育实验室全覆盖式为4500名本科新生和858名研究生新生开展“安全教育第一课”,举办消防安全知识竞赛,累计为20000余名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和体验活动。举行2023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系列活动,被芜湖市委网信办授予“芜湖市网络空间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称号学校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发案率比去年同期下降46.25%

19.全面推进民生工程,服务师生员工“解难题”。推进“十四五”期间校本部三栋单体项目建设,完成16464户教工老旧小区改造。推进食堂创新管理,从源头抓食堂管理,积极探索食堂成本核算及毛利率控制,省审计厅以书面专报形式在全省高校推介。推进校园环境提升,完成地下超市校园快递的搬迁、28栋学生宿舍楼内淋浴房建设、4教南停车场建设和二、三、四食堂的升级改造等。做实“银龄助航”工作,推进服务“民心工作”,规范化管理校院两级“两代会”,完善教职工全职业生涯服务机制建设。

20.在校师生屡获殊荣,奏响立德树人“丰收曲”学校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入选第二批“安徽省绿色学校”名单,获得省属高校组内部审计先进机构、安徽省首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双十佳”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优秀等次。新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1人,第十五批“115”产业创新团队1个,省高端人才引育行动项目7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省第九批“特支计划”1人,省江淮文化名家2人,省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项目11项、省引才平台奖补8项,国家级、省级教师教学竞赛53项,安徽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称号1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人。学生获得国家级A类赛事奖项51项,其中在第十七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高校团体总冠军(安徽省首次),第六届“全国百佳心理委员”荣誉称号1人,安徽省“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1人、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特等奖1

(文图整理:宣传部;素材提供:各部门;审核:孙浩然、林煦东;编辑:查桂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