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洁,1984年10月出生,2011年7月参加工作。受
选派,于2017年5月到宿州市埇桥区芦岭镇陈堂村担任扶贫专干。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压实工作责任,做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确保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驻宿州市埇桥区芦岭镇陈堂村扶贫专干
2017年5月,鲍洁受组织的选派,到宿州市埇桥区芦岭镇陈堂村担任扶贫专干。他严格执行上级的规章制度,吃住在村,按时考勤,积极参与到扶贫及相关工作中去。在各项检查及暗访中,均表现良好。
选派的时候,他的孩子刚刚三个月,尽管如此,还是几乎没有犹豫就接下了扶贫的任务。因为离家远,他不仅工作日在村在岗,周末和部分节假日也放弃了回家,留在村工作,几乎一个月才回家一次;禁烧期间,更是一个多月无法回家。孩子太小了,一个多月见不到面,当鲍洁进门的时候,都认不出来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能在脱贫攻坚中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全村的贫困户脱贫,他觉得他的付出是值得的。他想等孩子再大一点,他可以自豪地告诉孩子,爸爸这几年在什么地方做着什么工作。
在平日的工作中,入户走访一直是他的重点工作之一。他经常与工作队的同事、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组长一起入户走访,宣传扶贫相关政策,与贫困户促膝谈心,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家庭状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脱贫计划并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在频繁的走访中,他记住了每一个贫困户的名字和他们家庭的大致情况,而多数贫困户也记住了他的名字。有一次和同事走访贫困户陈新国,他的妻子在家。在与他妻子聊天的时候,同事指着他问她,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他的妻子摇摇头,露出憨厚的笑容:他经常来,但是他记不住名字,都叫他小胖。在村这两年,小胖瘦了。他想她虽然说不出他名字,但是她用另一种方法记住了他,也用她自己质朴的语言对他的工作作出了最大的认可。
村中低保贫困户王子利,两个儿子身患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重度瘫痪,家中六口人均享受低保,大女儿在外务工。村里开会具体分析他家情况之后,拟定于2018年帮助他脱贫。但是在入户给他核算收入的时候,却遇到了阻碍。因为担心脱贫后他的儿子享受不到待遇,他对脱贫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将自己女儿在外务工的收入进行隐瞒。为了打消他思想上的顾虑,他和工作队的同事、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组长多次去他家做工作,宣传脱贫不脱钩的政策。最终打消了他的顾虑,坚定了他摘掉贫困户帽子的信心。
就这样,在坚持入户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们确保了扶贫工作的精准。在两年多的驻村工作中,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15户31人,新增贫困户2户5人,2017年脱贫40户87人,2018年脱贫9户27人。两年多的驻村工作,他们不仅每年都帮助一批贫困户脱贫。2017年底,陈堂村顺利地整村出列,这些都是他们在扶贫道路上一个个重要的足迹。
在学校担任辅导员的时候,他还担任着学生党支部书记。来到陈堂村扶贫,他的组织关系转到了陈堂村,并参加陈堂村党总支下的陈堂党支部的党员组织生活。因为他有支部书记的工作经验,党支部书记将很多材料的整理工作都交付给了他。所以他经常开玩笑说,他到村中还是干着支部书记的活。但是玩笑归玩笑,他深知党建是抓手,抓好党建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
在驻村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扶贫工作队一直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引导
的优势资源与陈堂村的帮扶相结合,谋划帮扶项目,争取帮扶资金,为陈堂村发展提供支持。两年多时间里,为陈堂村争取了近90万元的帮扶资金,在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等建设方面均有显著的提升。
同时,每年暑期社会实践,都会联系学校,安排学生到陈堂村进行志愿服务,包括墙体彩绘、家用电器维修、政策宣讲等活动。去年的墙体彩绘,到陈堂村的大多数都是他在学校担任辅导员时的学生。他们看到他,很高兴的喊着鲍老师,围拢过来。他突然发现有的学生名字就在嘴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离开学校两年多,曾经眼前熟悉的学生的笑脸都变成了贫困户的脸庞;曾经熟悉的学生的点名册变成了贫困户的四项清单。他不禁在面对曾经的学生们时感到愧疚。但是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面对村中的贫困户问心无愧。
点 评
多方奔走 认真履责
鲍洁为人谦虚、积极进取,到村后,虚心向镇、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积极配合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一起积极开展入户走访,采用多种方式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一手资料。作风扎实,工作勤奋,在了解陈堂村的情况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协助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多方式、多渠道引导群众加快产业结构步伐,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能认真履行驻村工作队工作职责。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确保了驻村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陈堂村党总支书记 叶才春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张华,通讯员李万银、郭广春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