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四十年:来自脚尖的变化 “活力团支部”是怎样炼成的 高校共青团要开启“共青团+”工作模式
07版:高校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3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3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交通四十年:来自脚尖的变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张华 实习生 梁子秋 发布日期:2018-02-09 12:05:23

“我家这四十年”主题教育活动之

  寒假期间,为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团委组织开展“我家这40年”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吸引广大团员、青年积极踊跃参加,本期推出关于家乡交通40年的变化,看看新时代大学生的行知感悟。
  道路:“要想富,先修路”是上一代人流传下来的俗语。
  40年,门口那条一下雨就变得格外泥泞的小路被宽敞、平直的水泥公路取代。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仿佛还是20世纪构造的宏伟蓝图,在40年后的今天俨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工具:40年前,是马车牛车的年代,步行、板车是最常见不过的。若说方便快捷,还属那并不是每户家庭都有的自行车。
  40年后,无论是公共交通、地铁,还是高铁、飞机等跃然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交通出行方式多样化并不拘于一格。


坐标:蚌埠市

  40年前,蚌埠市没有桥连接淮河两岸,当时住在五河县的奶奶想要到蚌埠市必须坐船过河,非常不便。1989年,蚌埠淮河大桥建成,它极大地方便了淮河两岸人民的生活,给蚌埠市的交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结束了两岸人民靠轮渡来往的历史,同时也成为珠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都说蚌埠市是个铁轨拉来的城市,这一点都不假,对于铁路,老蚌埠人有着太多的感情。40年前,蚌埠火车站仅仅是由一些茅草、泥巴搭成的小瓦房,渐渐的,由于许多坐火车的旅客都会选择在蚌埠站下车,过一夜,再赶路。这不仅加快了蚌埠市的贸易流通,更给蚌埠市带来了许多最新的文化与潮流,让这座普普通通的城市一下子充满了活力与蓬勃发展的生机。


坐标:芜湖市


 
    芜湖市在这些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经济总量一直飞速增长,城市交通建设快、稳、全。合(肥)福(州)高铁、宁(南京)安(庆)高铁通车,新火车站东广场启用;长江二桥合龙,“两环九射”的高速路网雏形初现,“四纵五横”的国省干线公路贯穿城乡,农村公路不断向偏远地区延伸;商(丘)合(肥)杭(州)高铁建设近半。
  2015年,随着合福高铁和宁安高铁的陆续通车,芜湖市客运步入高铁时代。芜湖人在家门口就能坐上高铁,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坐标:肥西县

  在40年的改革大潮中,肥西县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根本性提高。
  父母说他们小时候随着大人们上街卖菜、拉货什么的全都是板车,上学都是步行,直到结婚后才有了自行车,在那时候可是个稀罕物。在那个年代,城里的上班族们骑着色彩单调的自行车在街道上穿行,数量不多的公交车,每遇到风雨天常常人满为患。40年弹指一挥间,知名品牌轿车会不经意间从人们的身边招摇而过,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回首交通工具的变迁,人们品出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品出了今日改革开放成果的甘甜。
 

坐标:桐城市

  破旧、封闭、泥泞……这是我从爷爷话语中读出我家40年前的情景。那时的路没有现在的宽敞,更没有现在的平整,家在南方,下雨总是多的,雨靴是家里常备的东西。不像现在,住在城里,下再大的雨想的还是穿好看的鞋出去,因为路不再泥泞。
  小时候最羡慕的是自行车,骑上它比我跑得快多了,现在呢,电动车、摩托车没多少人看得上了。我并不清楚家乡的铁路是啥时候通车的,第一次坐火车是在中考过后,第一次感觉到火车的神奇,现在呢,家乡的高铁都快要修完了。
 

坐标:大别山


 
  我家这40年,也是改革开放40年,虽然我的家在大别山区,是农村,但是这40年来,家乡所发生的变化确是惊人的。
  老古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这连绵不绝的大山给人们带来的只有贫穷,人们外出都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多少年来,祖祖辈辈的人都蜗居在这四面环山的村子里,勉强度日。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巍巍青山本身就是改善生活的金山银山,于是,家乡的旅游业兴起了,盘山公路兴修了,人们的钱袋子渐渐鼓了,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坐标:淮南市

  40年前,家乡遭受严重污染的淮河,到现在质量日益见好的淮河。40年前,家乡的第一座淮河大桥(平圩大桥),到现在在家门口的公路铁路共用的淮河二桥。
  40年前,出行基本靠步行、自行车、火车,现在家家都有小轿车;淮南市前几年修建淮南火车东站,高铁使得出行更加便利。交通的便利不仅仅提升了车速和便利,还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