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系列专访之一:俞卫真,让思政课变得可亲可敬
发布时间: 2015-11-09 浏览次数: 1135

俞卫真,现任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曾多次获得省级、校级教学类奖项。俞老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新颖的教学方法,突出的教学成果。在此基础上,他积极地搜集信息、储备知识、拓宽视野,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教学解答,优质的教学服务。课上,俞老师的思政课深入浅出、风趣幽默;课下,俞老师将身边素材导入教学、注重实践。这使得他的思政课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时也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俞老师坚持将教学“事业化”,用心投入,让思政课变得可亲可敬!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站在这个讲台上这么多年,一方面是自身对教育的喜爱,另一方面代表着我对教育的忠诚!”初次见到俞老师,学生记者便被他那充满亲和力的笑容所感染。简单的着装、爽朗的笑声、幽默的话语……一切都显示着这位老师可亲可敬。当学生问道:“您认为‘师德’二字体现在哪些方面?”他笑着回答:“作为老师,育人很重要,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更要引导学生向善,这是‘德’;另一方面就是要把书教好,这也是老师的职责所在,便为‘师’。”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教师立德树人的真谛。

俞老师将他的教学当作一项事业去经营,将学生视为子女去培养,悉心投入,努力付出。不仅在教学上有着丰富的阅历,更是收获了学生们的真情回报。

在教学方法上,俞老师“自有套路”

在教学方法上,俞老师有着自己的“套路”。他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再到课堂体系,最后融合成话语体系,每一环节都紧密相联。他解释道:“思政课有着它的特殊性,它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紧密相联。一方面要积极进行正能量的引导,另一方面要做到对其他事件的合理分析。这不仅涉及到教育中的学科前沿,也会触及到相关的政策前沿。”从俞老师的话中,我们了解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同一本教材,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便是将教材转化为教学;在课堂上,用不同的事例去多方面的解释课本,具化理论,结合实践,这便将教学转化为课堂;最后,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将自己的话语与学生融合起来,使学生喜于听讲、乐于接受,这便将话语体系融入了教学。

从这些方方面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俞老师在教学方面投入的心血,本着寓教于乐的态度,做好每一项教学工作。

学生的认可,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22年的时光,俞老师也积攒了不少与学生相关的故事。他回忆到:“刚参加教学工作那会,毕业的学生们会寄信、寄明信片回来,那时候会把信读个两三遍,心里会有莫名的感动。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们的沟通也越来越多。逢年过节,祝福短信总少不了。”另外,也有不少同学提到,无论毕业多少年,老师曾经在课堂上的启发在生活中仍能发挥作用。我想,这便是俞老师的魅力所在,用短短三十几个课时给予了学生真正的成长体验。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学生对我们的认可。”这是俞老师的心声,我们相信这也是广大教师的心声。

坚守,出自于对教育的热爱与忠诚

“第一,教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人最幸福的生活就是要有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而当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俞老师在教师的岗位上辛勤工作22年,因为喜爱所以忠诚,因为忠诚所以坚持。没有过多的言语,但我们却能体会到他那份真诚的情感。“从开始到现在,不知不觉走过来二十多个年头,我努力过,也拼搏过,直至今日收获颇多。有师生情谊、有同事友爱、有领导关怀等等。”俞老师将点点滴滴都铭记于心,到最后将化作一种习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通过这次访问,我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俞老师课堂上的风采,更多的也感受到他在生活中简单的一面。从俞老师身上,我们学到的不止是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态度,也有他对学生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你认真付出就会有回报!”这是俞老师赠与所有同学的金玉良言!

(文:查桂义、时晶晶;图:俞卫真;审核:孙浩然、吴月红)

 

作者:  添加日期:[发布时间] 审核者:[审核发布者]  审核日期:[发布时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