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建设自查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 2009-11-12      访问次数: 661

《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
建设自查总结报告

一、已完成的建设工作

1、初步完成平台团队的组建

        通过实施《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食品检测检验公共服务》建设,营造了以教师队伍为主体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成长环境,建设了一支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造就了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分析检测能力突出的学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建成了由专家学者、企业骨干等组成的高水平人才库,逐步形成了由一流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企业面对面的服务机制,从而在安徽省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本平台已拥有各类专(兼)职技术人员29人,平均年龄39岁,其中2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 13人具有博士学位。依托“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现代分析中心”和安徽省高等学校“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等优势,通过建设、整合与完善,已形成了良好的分析测试平台和研发平台。

2、整合校内外资源,制定了战略合作框架

        参与建设了由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共同开发的“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协作网”网上平台的搭建工作,并对入网仪器进行了增补;与芜湖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芜湖市生物药业研究开发中心等政府部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开展了相关检测检验业务合作。

        先后与日本岛津公司、美国PE公司、瑞典FOSS公司、法国梅里埃公司等国内外大型仪器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共建示范实验室。

        与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双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安可福食品有限公司等知名大型企业联合开展食品安全合作,参与产品质量国家标准的制订。

        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多个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

3、完成了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了一批仪器设备

        今年先后对安徽省高等学校“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现代分析中心”进行了实验室改造,加大了研发和测试设备投资力度。目前,现有平台实验室面积已达3700 m2,配备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仪器,设备总值约1400万元人民币。

4完成了数字化平台建设

        以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基础科技设施、科学仪器设备、专业人才(包括仪器设备应用、维护、研发、管理等人才)资源信息库为基础,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完成了生物制品与食品分析检测资源整合,以有限增量投入激活存量资源,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物质与信息基础,建立共享信息服务网,以信息资源共享带动实物资源共享,建立了生物制品与食品分析检测共享服务中心,更新了现代分析中心网页,推动了生物制品与食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服务。

5、建立了共享型专业技术分析资源库,并已提供部分查询服务。

        通过参与芜湖大仪网的建设,使芜湖地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整合集成、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开放共享,提高了芜湖地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因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所带来的不必要浪费;通过建立和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以及规范、热情的配套服务,营造芜湖地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合作、高效的良好氛围,更好地为芜湖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为政府配置科研仪器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上述工作为《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已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查询、检测等服务。

二、存在问题

        我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要求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平台建设经费总体投入不足,依托单位及相关部门、社会的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二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三是原始性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部分平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在现有建设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我校将按照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统一部署,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综合集成、共建共享的原则,以科技资源共享为核心,整合社会科技创新资源,创新管理运作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为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服务。

 

现代技术中心分析测试部
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8号A座2楼203 联系电话:0553-2871451,0553-287133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