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与学位概况
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计划和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是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为省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工程学科进入EIS排名前1%。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Ø 学科基本情况
本学科紧紧围绕国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部署,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的关键控制科学与工程问题,如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分布式能源发电运行控制、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等,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及装备研制。本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8年“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入选安徽省重点学科,2014年获批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016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C+等级,在省属高校中处于领先位置;2019年获批“高端装备先进感知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Ø 师资队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1人、讲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博士生导师2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2人同时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皖江学者和青年皖江学者各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3人。“复杂系统建模与网络化智能控制团队”入选2018年度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团队”入选2017年度校级创新团队。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励13项。
Ø 人才培养
我校是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硕士第一志愿报考率保持100%,第一志愿录取率达91.8%。近5年授予硕士学位300多人,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300余名,其中4名海外留学生。与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近5年毕业研究生中,10多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其余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等学科相关行业工作。
Ø 科学研究
近5年,本学科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横向项目近100项,到账经费4672万元,年人均经费为15.57万元;发表科研论文530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41篇;获得授权专利50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1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8部。参与“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检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近年来,第一单位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学科主要包含4个研究方向: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新能源系统控制与调度、智能制造先进感知与控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等顶级期刊上,得到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和20余位IEEE Fellow等知名专家的引用和正面评价。
Ø 社会贡献
本学科围绕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长期致力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智能控制角度解决安徽及长三角区域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控制、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离/并网控制、新能源汽车驱动与控制等问题,为促进皖江城市带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安徽中电兴发与鑫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本学科近年来先后完成30多项技术攻关和10 余项示范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参与完成“铁路电力远动箱变研制及产业化”、“奇瑞QQ 电动汽车整车技术研发”、“奇瑞JC22 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技术攻关”、“网络化车用仪表机芯电路”、“汽车仪表液晶显示屏”、“集成MIS 的余热发电远程监控系统”、“分布式电冰箱性能参数采集与处理系统”、“消防车综合试验检测系统”、“QZY 型汽车、摩托车组合仪表综合校验仪”等多项重大项目,为皖江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学科为社会培养输送的人才综合素质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欢迎,个人发展情况良好,其中包括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钱神恩、亿赞普集团董事长罗峰、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尚传、安徽中电兴发与鑫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束龙胜等一批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的杰出人才。
«电气工程学科简介
Ø 学科基本情况
本学科以我校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原“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为发展基础,围绕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技术等学科方向,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及装备研制。本学科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Ø 师资队伍
电气工程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名,硕士生导师22人。
Ø 人才培养
本学科一直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色方向,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有着较为深厚的积累,近五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并于2020年增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于2006年申请获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并于2015年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在校本科生近1000人。
Ø 科学研究
本学科围绕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技术等学科方向,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密切联系行业领域企业,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等项目4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项,发表论文1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4项。
本学科瞄准区域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开展以智能电网、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为对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承担了“分布式智能微网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应用”、“电动汽车电机驱动V2G双向充电功能一体化集成系统”、“基于机械解耦与自抗扰控制协同作用的多轴联动系统高精度控制系统研究”等多个省部、地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对关键技术和装置进行研究与开发。完成110kW智能光伏微电网示范工程,并承担国家住建部500kW光伏发电节能示范工程。
Ø 社会贡献
本学科面向“中国制造2025”,推动地方产业升级。针对区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的重大技术难题,与地方政府、企业深入开展联合科技攻关。近年来,本学科与芜湖市高新区、卢强院士芜湖工作站、安徽中电兴发与鑫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芜湖明远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等研发基地近10家,有力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发展。先后完成近百家企业委托项目,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与安徽中电兴发与鑫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DMX300系列多功能测控装置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充分发挥了作为企业“智力库”的作用。
«学科支撑平台
Ø 教育部平台
“高端装备先进感知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年立项建设)
Ø 省级平台
1.“电气传动与控制”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005年安徽省教育厅批准)
2.“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省级实验室(2008年安徽省科技厅批准)
3.“皖江高端装备制造”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2013年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立项建设)
4.“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省级示范基地”(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2013年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立项建设)
5.“能源互联网”安徽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年安徽省教育厅批准)
Ø 校企联合共建平台
1.与安徽中电兴发与鑫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电器技术研究所”(2005年)
2.与深圳配天集团建立“先进数控技术”校企联合实验室(2006年)
3.与安徽凯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电气技术”校企联合实验室(2012年)
4.与芜湖市高新区卢强院士工作站合作共建“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实验室”(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