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系列专访之二:汪晓宇,以爱之名扬法学之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1-13浏览次数:1760

汪晓宇,我校人文学院副教授,现任教学秘书一职,于199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曾多次获得校级教学类奖项。汪老师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他擅长于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将自己的思想凝练于课本文化知识之中,重视知识的逻辑性,鼓励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汪老师注重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主张以爱心去对待学生,以责任心去对待工作。21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以爱之名扬法学之声。

无私奉献,这是师德之本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少一点慵懒,多一份追求,少一点索取,多一份奉献,无私奉献是师德之本。”汪老师微微低沉的语调中承载着的是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无悔,他没有用过多的语言去雕饰,但眉宇的和蔼,唇边的浅笑却让人真正的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当谈及到对于此次被评为“师德标兵”的看法时,汪老师笑着说:“这是学校对我教学工作的一份肯定,也是对我自己今后工作的一个鞭策,更是学校长期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成果。”平淡的话语中蕴藏的是不平凡的力量,老师用他的行动最好地诠释了“师德标兵”的精神。

一份荣誉承载着无数次的付出,荣誉的背后是汪老师对“师德”理念的贯彻,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了教师背后的职业道德操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汪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他利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帮助同学们梳理目录,将目录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他这样解释道:“法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对目录的分解细化有利于帮助学生们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和逻辑体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的创新分为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其中丰富的理论知识不可或缺。因此,汪老师不断地学习,用最新的知识理论去适应教学需求。他和我们分享道:“作为一名专业课老师,要时刻专注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把握住学科前沿;在教学时间之外,我尽可能多做科研,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我坚持阅读大量专著,将专著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补充教学内容。”从汪老师的话语中,我们感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陶行知对教师的解读,也是汪老师的教学理念,他践行着,他坚持着。

丝丝问候,我心足矣

“这些年,在节假日总会收到贺卡等,每每此时,也很感动他们一直记得我。印象最深的是思政课上一位来自机械专业的男生,毕业后每到节假日都少不了他的祝福与问候。他曾告诉我,这门课给他提供了另一种的思维方式,有别于工科思维的严谨,多了一份感性,课堂上更是收获了关于人生的启迪。”汪老师微眯着双眼细语道。数十年后,回想曾经那些稚嫩的面庞,或许时间模糊了记忆,但始终无法抹去学生们留下的真挚感情。

21年,回忆成书,书写芳华,汪老师用心血绘就学生的辉煌。待他日桃李满天下,或许只是一句问候一丝牵念,于他便已足够。

让时间证明爱永不停止

一种选择,一种坚守,讲台上坚守的背影是信念的支撑。“之所以选择师范,也是我的大学老师给予了我最初的向往,最后演变成热爱。”汪老师从最初的懵懂到后来的倾心,直至坚守至今,无怨无悔。“我爱家人、爱同事、爱学生,因为这些爱,便自然而然地爱上教师这个行业,这是我坚守的力量来源。”因为有爱,所以选择坚守,汪老师质朴的语言让我们为之所动容。他将爱幻化成信念和坚守,让时间去证明他的爱永不停止。

通过短暂的访问,我们从汪老师老师的每一个回答中,都能看到他对教师这份工作的热爱。汪老师以爱之名振法学之声,借行动浇灌信念之藤,用坚守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

(文:查桂义、吴亚兰;审核:孙浩然;编辑:赵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