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学雷锋十佳事迹”专访】孙从远: 守护心灵 绽放余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5-13浏览次数:1213

孙从远,从1979年9月开始一直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曾任人文系系主任、书记。1990年3月起,他倡导并参与创办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室,业余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先后接待心理咨询来访者约800人次。2008年10月退休后,孙老师担任校关工委驻会委员,并坚持为来访者解惑。雷锋精神贯穿于他几十载的教学生涯,奏响了不平凡的奉献之歌。

传道解惑促成才,全力创办心理咨询室

学生记者初见孙老师时,他慈祥的脸上有着岁月镌刻的从容,朴实而又温暖的话语,像一把解开心锁的钥匙。

“把雷锋精神与个人的具体职责相联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行动之中,这是时代的要求。”孙老师的一席话,不仅是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更是践行雷锋精神的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他坚持传道授业解惑,把知识传播给每一位青年学子,以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把雷锋精神践行下去。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一般的专业课不同,更侧重对学生思想成长的引领,孙老师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近30年。

“从事教学工作六七年后,我逐渐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能简单的通过公开教学解决,它需要以一种个别接触、针对性辅导的方式进行指导矫治。”孙老师介绍说,当时恰逢教育部提倡在高校教育中重视心理教育的作用。创办心理咨询室的想法便就此他的心中萌生,他的想法也得到了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为了成功创办心理咨询室,孙老师专门前往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进行为期半年的进修。进修期间,他勤学好问,不断充实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心里想着早点回校为学生服务。

1990年,我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室成功创办。咨询室成立初期,条件十分艰苦,孙老师和同事们在管理学院的一个临时办公室里开始了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室先后“搬家”五次才有了固定的场所。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们坚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信念。孙老师与同事们没有任何抱怨,他们放弃了休息时间,轮流在咨询室里值班,认真为来访者排忧解难。孙老师的手机更是每天24小时开机,随时为来访者服务。考虑到来访者的需要,孙老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不局限于心理咨询室内,他会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点,让来访者更愿意去袒露心声,获得帮助。

孙老师还把他的心理咨询服务扩展到学校教职工以及广大学生家长。几十年来,他帮助过很多教职工解开心理困惑,帮助他们恢复平静的生活,更加顺利地从事教育事业;他也通过对学生家长的心理咨询服务,使家长与学生之间多了一层理解,少了一分埋怨。他始终认为,只有老师、学生、家长三方的共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打造出和谐校园。

退而不休热心公益,夕阳晚霞绽放余晖

2008年,孙老师退休离开了讲台。“退休后我的时间更多了,可以做很多以前希望完成而未完成的事情。只要学校有需要,我还有精力,我的脚步便不会停止。”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我们看见了孙老师对工作的坚守,对学校和学生的一片爱心。

退休后,孙老师担任学校关工委心理组委员,坚持为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在学校的支持下,孙老师开设了五年的心理学选修课,教授心理学知识。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对大一各班的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培训,让他们了解一些心理学常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学素养。2013年,受鸠江区人民法院邀请,孙老师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主要负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在孙老师的帮助下,多名未成年人不仅走出了心理困惑期,还成功考上了大学。

退而不休,是孙老师的坚守;无私的奉献,他收获的是精神上的富裕。曾经受助的学子满面春风的回校拜访,曾经陷于烦恼中的老师解开心结、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这些都让孙老师感到格外得满足。在平凡中坚守自我,用星火之光照亮他人心房。他是孙从远,他用一片爱心守护心灵,成为我们身边的雷锋。

(文:查桂义、吴亚兰;图:孙从远;审核:吴月红;编辑:查桂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