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自1990年起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至今。她始终坚持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带领学生学习英语课程,传递语言的魅力。曾多次获得校“教学优秀奖”,并于2005年获校“先进个人”,2007年获校第二届“先进女教职工”。
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方式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限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在朱莉老师看来,这句摘自雷锋日记的话语是雷锋精神的具体写照,也是她一直坚守的精神源泉。
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同学们不仅仅有期末考试的压力,还有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的压力,此外,英语水平在就业过程中是一块敲门砖。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同学顺利通过考试,提升英语水平,这是朱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让同学们喜欢上英语课、有效提升英语水平,朱莉老师从不照本宣科,哪怕是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班级上,她也会根据班级的整体水平来调整上课方式。朱老师非常重视中西文化对比,在教学中广泛吸收文学作品及理论的最新成果,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感悟力和辨识力。正是朱莉老师对课程教学的精心设计,她的学生不仅收获了英语的知识性训练,还能感受到异域文化,进入隐蔽文化思辨层,因此,很多同学非常喜欢上她的课,不少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还经常去朱老师的课堂上“蹭课”。
“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健康状况也渐渐不如从前,但我从未耽误一节课、请过一次假,同事们总称我为‘朱坚强’。”幽默的语气里是朱老师对教学工作的不懈坚持。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只要走进教室,她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永远是饱满的激情。她坚信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只要心中怀揣对未来的希望,对生活的向往,对责任的担当,就有前行的动力。
学术生活是场“头脑里的旅行”
朱莉老师用葡萄牙作家佩索阿说过的“头脑里的旅行”和法国诗人兰波的诗句“生活在别处”来描述自己的学术生活,在狭窄的空间里让思想去旅行,去追求有距离的学术真实。专注课堂教学的同时,朱莉老师积极投身科研实践中,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研究会”的会员,她负责其中“成长小说”一章的撰写。朱老师不仅自己热衷于钻研,还积极带领青年教师共同当好科研路上的“奔跑者”。她指导的团队个个笔耕不辍,学术氛围极浓厚。
“我们无法随意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能通过阅读增加我们生命的宽度。在书中我们能与伟大的灵魂对话,提高我们的境界。”英语这门学科与阅读的关系十分密切,朱莉老师醉心于阅读之中,于她而言,阅读不仅是提升科研和教学能力的一种途径,还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朱老师不断以自身对语言文学浓厚的兴趣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将对外语学习的兴趣转化为持续的行动,长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久不断的进取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我,在三尺讲台上,朱莉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传递语言的魅力!
(文:查桂义、吴亚兰、林苗;图:朱莉;审核:吴月红;编辑:查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