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发布时间:2020-12-03   浏览次数:814

第一场:介绍“十三五”期间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信息化建设情况

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早上好!欢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是12月1日,再有一个月,我们即将告别非常特殊也非常关键的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辞当中强调,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对于教育系统而言,这一年不仅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是重要的节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将在2020年收官。

2020-12-01 10:00:25

续梅:

  陈宝生部长在今年年初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年是收官之年。所谓收官,就是要盘点,要交账,要兑现。所以,在这样一个收官之年即将结束之际,我们组织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首场,要向各位介绍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教育发展的三大支撑保障,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进展。特别高兴我们今天请到了部里几个相关司局的负责同志,他们是: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刘昌亚司长,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财务司刘景副司长,还有科学技术司一级巡视员高润生同志。

  下面,首先请刘昌亚司长介绍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

2020-12-01 10:01:08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单艺伟/摄)

刘昌亚: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十三五”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

  “十三五”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了全面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将如期完成。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跟大家报告一下。

2020-12-01 10:02:03

刘昌亚:

  一是教育普及水平实现新提升。在各级教育普及程度方面都达到或者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9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经达到83.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达到了51.6%,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7年,新增劳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7年。

2020-12-01 10:03:02

刘昌亚:

  二是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全面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从台账建立之初的20万人降到现在的“动态清零”,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十三五”时期累计达到52.5万人。建立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91亿人次、资助金额达到7739亿元。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覆盖1634个县、13万多所学校,受益学生超过3700万人。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现在已经达到76%。全国23个省份、95.3%的县级单位已经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教学点)办学条件也都达到“20条底线”要求,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已经由2016年的12.7%下降到今年的3.98%。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同招入学政策,24个大城市中免试就近入学比例已经达到98.6%,85.3%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或者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服务。

2020-12-01 10:04:09

刘昌亚:

  三是教育服务国家发展取得新突破。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按照教育部本届党组提出的推进“四点一线一面”为重点的区域教育创新试验,一批教育服务区域产业振兴的重点项目正在发力推进。创新性开展部省合建高校模式,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800多家,成立各类职教集团1400余个。2019年,完成高职扩招116万人,各级职业院校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约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

2020-12-01 10:05:38

刘昌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组织认定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等学校,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前一周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了第六届。这其中累计吸引了1500万名大学生、370多万个大学生团队参赛。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19年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达到59%,到地市级及以下基层就业的比例也达到了69%。“十三五”以来,高校毕业生累计达4088万人,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77%以上。

2020-12-01 10:06:07

刘昌亚:

  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提升。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建设了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均占全国80%以上,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1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个合作协议,实现与2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位学历互认,推动233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落地。

2020-12-01 10:07:20

刘昌亚:

  四是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新活力。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完成《民办教育促进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9部教育规章制度制定工作,完成全部中央部属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工作。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取消部本级行政审批事项1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部取消。放权31所高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推动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和直属高校外事审批权,积极扩大高校科研相关自主权。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推进高职分类招生考试,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推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实施“强基计划”,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2020-12-01 10:08:54

刘昌亚: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认真总结“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就报告这些,谢谢各位。

2020-12-01 10:09:49

续梅:

  谢谢刘昌亚司长,下面请任友群司长介绍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

2020-12-01 10:10:16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十三五”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单艺伟/摄)

任友群:

  大家上午好!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热情关心,接下来我作一个简要的报告。

  “十三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统领,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由“十二五”末期的1539万人增长至现今的1732万,增长了12.5%,有力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2020-12-01 10:11:50

任友群:

  一是构建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四梁八柱。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部署开展教师教育五项重点任务和十大行动任务,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明确新时代大中小幼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全面建立起覆盖大中小幼的师德规范体系和违规行为处理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出台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文件,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得到显著缓解。谋划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印发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有关政策,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教师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

2020-12-01 10:12:35

任友群:

  二是夯实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地位。在质量保障上,实施三级五类师范专业认证,全国4000余个师范专业纳入到一级质量监测,221个师范专业通过了第二级、第三级专业认证。改革实施“国培计划”,聚焦乡村教师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中央财政投入110亿元,培训近900万人次。在提升层次上,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推动64所师范院校完成U-G-S协同育人机制,加大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分别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遴选了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培育建设单位122个,公布102家企业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创新融合上,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实施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2.0,引导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会同中组部出台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大胆探索,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

2020-12-01 10:13:55

任友群:

  三是增强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发展活力。在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方面,28个省份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年平均认定教师资格人数160万人以上,较“十二五”年增长约37%,近1000万人次中小学教师参与定期注册。新增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12门考试科目,出台了港澳台居民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政策。2020年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政策措施,全力做好应对疫情稳就业工作。

2020-12-01 10:14:55

任友群:

  在精准实施各类支教项目方面,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派11万余名教师、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选派了1万名教师、银龄讲学计划招募了近1万名的退休教师、高校银龄计划支援西部计划,首批遴选140余名退休教授、副教授开展支教支研。“十三五”期间“特岗计划”累计招聘42万名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在持续优化教师管理机制方面,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加强下放后的监管工作。稳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天花板”。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启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2020-12-01 10:15:08

任友群:

  四是提升了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地位待遇。在教师工资保障方面,会同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局、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等部门,持续推进各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实现中西部22个省份725个连片特困地区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近127万名乡村教师。在中央补助政策的示范带动下,2019年全国有1012个非连片特困地区县也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2020-12-01 10:16:10

任友群:

  在健全教师荣誉表彰制度方面,以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为契机,连续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寻找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评选表彰等活动,涌现出3位“人民教育家”、7位“时代楷模”,集中表彰“全国优秀教师”1432名、“全国模范教师”718名,授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55项,发放乡村教师从教30年荣誉证书414万册。在营造教育教学环境方面,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20条,加强督察力度,目前全国已经有20个省份出台了减负清单,预计年内所有的省份都会出台减负清单。

  我就跟大家报告到这里,谢谢。

2020-12-01 10:17:35

续梅:

  感谢任友群司长,下面请刘景副司长介绍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

2020-12-01 10:18:04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刘景介绍“十三五”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单艺伟/摄)

刘景: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接下来我就“十三五”时期教育投入的情况向大家作个介绍。

  “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予以优先保障和重点投入,明确提出“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调整优化经费结构,不断提高使用效益,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服务保障和政策导向作用。我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2020-12-01 10:19:28

刘景:

  第一,总体情况。

  一是财政投入逐年增长。从2016-2019年财政教育投入情况看,一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逐年做到“一个不低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9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8.2%;占GDP比例为4.04%,连续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这个成果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实属不易,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的决心。二是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做到“第一个只增不减”。2019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到3.5万亿元,是2015年的1.34倍,年均增长7.6%。三是全国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做到了“第二个只增不减”。2019年各级教育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分别达到幼儿园8600多元、普通小学11900多元、普通初中17300多元、普通高中17800多元、中职学校17200多元、普通高校23400多元,年均增幅在5%到12%之间。

2020-12-01 10:20:33

刘景:

  二是使用结构逐步优化。从使用的情况看,一是体现了“保基本”。各级教育之间,义务教育占比最高,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占到52.7%,这四年期间义务教育始终保持在53%左右,也就是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的一半以上是用于保义务教育的。二是体现了“补短板”。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5.4%,在各级教育中增长最快;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015年的不到4%提高到2019年的5%,提高幅度在各级教育中也是最高的。三是体现了“促公平”。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80%以上都是用于中西部地区的。“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0.9%,高于全国年均增幅2.7个百分点。用于学生资助的财政资金累计支出超过5000亿元(不含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年均增长达到了8.35%。四是体现了“提质量”。教职工人员支出占到62%,比2015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们财政支出的重点已经逐步从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

2020-12-01 10:21:34

刘景:

  三是效益逐渐显现。随着4%成果持续巩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19年超过4万亿元,并有效带动了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5万亿元,支撑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了世界上覆盖最广的学生资助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随着经费使用结构的逐步优化,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教育投入充分发挥了保障教育发展、推动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内涵的政策导向作用。

2020-12-01 10:22:17

刘景:

  第二,主要做法。

  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有关部门,着力从六个方面完善了落实4%的长效机制。概括起来就是“六个保”。

  一是坚持用服务国家战略来保4%。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争取更多的教育投入增量。中央财政近三年新增70亿元资金专项支持“三区三州”地区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近两年新增70亿元资金专项支持职业教育改革以及高职百万扩招等事项。

2020-12-01 10:23:03

刘景:

  二是坚持用落实支出责任保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将教育总体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从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其他教育这三个方面细化了具体支出事项,也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明确了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我们也通过加强教育督导、健全统计公告、开展约谈座谈等方式督促各地落实支出责任。

2020-12-01 10:24:22

刘景:

  三是坚持用健全生均标准保4%。根据各类教育事业的不同特点和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财力可能,更加注重通过加强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带动投入,全面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生均拨款制度,健全了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四是坚持用发挥资金效益保4%。我们始终坚持结构合理就是最大的效益。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进一步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教育财政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断扩大社会教育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优先保障义务教育这个“重中之重”、优先保障教师工资这个“本中之本”,优先补齐学前教育这个“短中之短”,优先支持“三区三州”这个“坚中之坚”,优先资助建档立卡这个“困中之困”。

2020-12-01 10:25:36

刘景:

  五是坚持用全面加强监督保4%。会同财政部完善教育财务管理制度,全面修订教育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经济活动内控机制,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确保教育经费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六是坚持用宣传示范引领保4%。印发《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的意见》,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所有省份建立了省级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及时发布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印发通报推广典型经验。

2020-12-01 10:26:01

刘景:

  第三,下一步有关工作考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的精神,从统筹“两个一百年”“两个大局”“两个大计”的政治高度,建章立制、构建体系,加快推进教育财务治理现代化,切实提高“识变、应变、求变”和“育先机、开新局”的能力。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持续巩固4%成果,推动落实“两个只增不减”,更好满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需求,更好发挥教育经费服务保障和政策导向作用。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投入责任。二是进一步完善以生均标准为基础的长效机制。三是进一步健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四是加快推进教育财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2020-12-01 10:27:45

续梅:

  感谢刘景副司长。下面我们就请高润生一级巡视员介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情况。

2020-12-01 10:28:19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一级巡视员高润生介绍“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单艺伟/摄)

高润生:

  尊敬的各位新闻界朋友们,上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大力支持。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十三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加强统筹部署,“三通两平台”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三全两高一大”新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八大行动”全面推进,呈现出应用深化不断加速、创新案例竞相涌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良好局面。教育信息化已由起步应用阶段进入融合创新阶段,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支撑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日益明显,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赢得世界各国普遍认可,为“十四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努力实现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进行介绍。

2020-12-01 10:29:26

高润生:

  第一,学校网络基础环境基本实现全覆盖。

  教育部与工信部联合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学校联网和提速降费工作。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从2015年的69.3%上升到目前的99.7%,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从12.8%跃升到98.7%。其中,52个贫困县已实现了学校网络全覆盖,99.7%的学校实现了百兆带宽。95.2%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和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1060万台和1703万台。

2020-12-01 10:30:50

高润生:

  第二,优质资源供给和教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

  实施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整合开发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数字资源6948学时,与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科教材配套的资源达5000万条。建成20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资源库,认定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40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慕课学习人数达到3.1亿人次,获得在线课程学分的高校学生突破8200万人次。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应用,连续6年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2020-12-01 10:31:39

高润生:

  第三,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已接入各级平台184个,为师生提供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服务,应用访问总数累计超3亿人次,资源共享总数超过3.2亿次,月活跃用户达6000多万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1亿个,将近半数的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和科研。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0-12-01 10:32:05

高润生:

  第四,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现代化成效显著。

  建成学校、教师、学生三大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国所有学校“一校一码”、师生“一人一号”。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有序推进,共享教育基础数据达2.1亿次,支撑600多项地方业务开展。教育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对“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包容审慎的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加强校外线上培训、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网课平台等规范管理,营造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2020-12-01 10:33:51

高润生:

  第五,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启动提升工程2.0,累计培训1000多万名教师。持续举办教育厅局长和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培训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班,“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训3万人。全国有超过80%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科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2020-12-01 10:34:18

高润生:

  第六,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防护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开设相关本科专业5个,全国布点233个,11所高校入选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建设高校。全面落实《网络安全法》,建立教育系统网络安全责任体系,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通报并处理安全威胁6万多个。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和专题培训班,提高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2020-12-01 10:35:01

高润生: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教育部启动“停课不停学”工作,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通过电视空中课堂保障没有网络或网速较慢地区学生的居家学习;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为世界各国在线教学提供了中国方案。此次疫情,以信息化有力支撑了近3亿师生的在线学习,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同时,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心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谢谢大家!

2020-12-01 10:36:17

续梅:

  感谢高润生司长。四位司长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进入答问环节。

2020-12-01 10:37:01

封面新闻记者:

  刚刚任司长提到近年来改革实施了国培计划,聚焦于乡村教师特别是“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乡村教师,也是投入了大量资金,目前教师队伍人员还是存在着人才紧缺、结构不平衡的状况,请问下一步将如何加强对于贫困边远地区教师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谢谢。

2020-12-01 10:38:36

任友群:

  感谢这位记者,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好的。确实,虽然我们“十三五”期间持续发力,乡村教师队伍应该说往前还是走了一大步,但在整个教师队伍中,乡村教师队伍还是我们的短板,“十四五”还得继续补,继续做一些工作。实际上,今年我们就开始谋划这个事情了,9月份,教育部等六部委就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也就是聚焦这个短板,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新的举措。我们在落实这个文件的同时,针对加强对贫困边远地区乡村教师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还要做一些持续发力的工作,这里面有几点,跟各位记者朋友说一下。

2020-12-01 10:39:30

任友群:

  一是加强面向农村的优秀师范人才定向培养制度。我们要持续支持各地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制度,除了我们国家6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实施全国的公费师范生,有相当一部分省也出台了自己省属公费师范生制度,由省属高校定点在省内的一些贫困县域,定点的来培养教师。我们要面向农村地区定向培养符合当地教育发展需求的师范人才。今年,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启动了一个“志远计划”,为今年年初还没有摘帽的52个贫困县定向招收属于这个县所在省的师范生,基本上用“省来县去”的招生制度,为52个县每个县培养语、数、外三门课各一名北师大师范生,毕业以后就回到所在县进行教学。下一步,我们希望把北师大“志远计划”模式积累一定经验以后进行推广,推动更多优秀师范院校优势专业,来承担面向这些特定区域的定向师资培养任务。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实施“农村学校的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等这些项目,为农村学校输送更优质的师资。

2020-12-01 10:40:25

任友群:

  第二,加大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办学支持力度。欠发达地区也有一些师范院校,但普遍办学水平还偏弱,我们找发达地区优质的学校来组团进行帮扶。举两个例子,2019年我们协调了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13所院校组团式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所学校是零起点建起来的学校,师资肯定是比较薄弱的,所以13所学校联动来支持,目前也正在取得一些比较好的效果。2020年,我们又协调了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晓庄学院等4所院校组团式对口支援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它也是师范院校,在艰苦地区,师资相对薄弱一点,我们做这些事情,就是要帮助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提升办学水平,他们的毕业生可以更好的留在当地,服务当地乡村基础教育。下一步,我们还要推动高水平师范院校帮扶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做更多教师教育的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

2020-12-01 10:41:13

任友群:

  第三,我们要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校长的培训。要持续深化改革实施“国培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23个省份的欠发达地区,面向乡村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和校长,每年开展大概100万人次以上的专业化培训,示范带动各地不断提高培训实效,助力提升欠发达地区已经在岗的老师和校长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办学治校水平。

  第四,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统筹实施好各类人才支教计划。要继续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我们俗称叫“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银龄讲学计划,银龄讲学计划是针对中小学的,是退下来的老师继续做一些服务。还有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银龄是指60岁以后的老师。还有我们要继续实施好“特岗计划”,做好中西部乡村教师的补充,希望能够探索构建多层次人才到乡村任教的格局。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2020-12-01 10:42:26

南方都市报记者:

  今年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请问这个目标实现了吗?后疫情时代,教育部将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走上新的阶段?谢谢。

2020-12-01 10:43:17

高润生: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提出这个问题。在教育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网络全覆盖目标基本上实现。特别是教育部和工信部联合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年底之前,各级各类学校将全面实现互联网全覆盖,刚才我讲的数据已经达到了99.7%。在财政部的支持下,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持续实施,农村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基本实现了校校有多媒体教室。因此可以说,我们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建设目标基本上实现,这也为我们下一阶段推进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奠定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

2020-12-01 10:44:45

高润生:

  我想,面向未来,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从六个方面继续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大力推广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推进个性化的学习。二是将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放在优先位置,让混合教学、在线教学成为教师教学自觉应用的策略和方法。三是利用信息技术驱动教育评价创新,尝试智能技术支撑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四是改善提升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泛在交互的智能化教与学的环境。五是坚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六是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构建适应未来教育的体制机制。

  当前,就像你说的,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也正在研究出台“互联网+教育”的指导意见,从宏观层面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指明发展方向。谢谢。

2020-12-01 10:45:54

人民日报记者:

  前不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在过去五年里面,在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同时,在优化结构、提升服务能力方面,主要有哪些做法?谢谢。

2020-12-01 10:46:36

刘昌亚:

  感谢您的提问。五中全会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普及化阶段作为一个比较大的亮点,您提的这个问题也抓住了教育“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点。

  实际上,高等教育在这个时候实现普及化,我们觉得它首先是个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在2000年以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上,采取了比较多的创新方式,来实现这样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一是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结构。“十三五”时期,经过国家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大致近200所,这其中70%都设置在了中西部地区。实际上就是设置在了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一方面我们关注到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也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两个角度去布局高等教育的资源。

2020-12-01 10:47:13

刘昌亚:

  本届部党组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性的举措,在前面我也给各位报告过,对于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布局一所高校,采取部省、部区、部兵合建的方式,直接纳入教育部宏观管理和顶层设计当中,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同等对待。这方面的制度安排是比较全面的,一般将14所合建高校叫做准部属高校。这些学校不仅在教育部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合建高校也都全部参与其中,这体现出教育部党组对合建高校在支持举措和工作部署上与直属高校一视同仁,原有的管理体制不变,原有的支持渠道只增不减,教育部和各省(区、兵团)进一步凝聚合力,支持合建高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这是一个提升合建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优化国家高等教育布局的重要举措。

2020-12-01 10:48:44

刘昌亚:

  二是优化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在积极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动2000年以后新设立的一些本科学校转型发展,将逐步引导它们建设成为应用型高等学校。另外,从2018年开始,在高等学校设置过程当中,我们又设置了一批职业技术大学,这是落实国家的“职教20条”、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还推动独立学院转设,现在有一部分学校正跟高职学校进行结对、合并,最后转设成为职业技术大学,这将会对我们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2020-12-01 10:49:59

刘昌亚:

  三是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才培养结构基本上就是专、本、硕、博,过去基本上都是学术性的,现在专科主要都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本科的层次,刚才我也介绍了,有本科职教,教育部党组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类型,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也应有它的发展空间和上升渠道。我们在这五年当中,最重要的是发展了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现在已经把它单独从硕士和博士的计划当中拿出来,逐步进行扩大规模和发展。我们也相信,这将会对于国家目前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2020-12-01 10:50:27

刘昌亚:

  另外,“十三五”时期我们还有个重要举措,就是东西协作计划,凡是高等教育录取率高的省份,对口帮扶录取率低的省份,由这些省份的高等学校来招收低录取率省份的学生。“十三五”期间总共翻了一倍,从21万现在已经扩大到42万。这些学生在这种政策的执行下,提高了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对中西部来讲是影响比较大的。曾经有中央领导同志讲,这些年实行的结果,可能相当于在中西部办了一百所学校。所以,我们听下来觉得还是比较振奋人心的。

2020-12-01 10:51:56

刘昌亚:

  四是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前面讲到了本届部党组提出“四点一线一面”的教育战略布局,大致说的就是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这里面既有雄安新区,有中西部地区,也有粤港澳大湾区,还有海南教育创新岛。这些事情做下来,教育服务区域战略的发展,可能将会在“十三五”起步,在“十四五”逐步得到显现。教育部也已经下发了“四点一线一面”的总体战略规划,会在“十四五”时期逐步推进。当然,这其中也有高职百万扩招。所以这一系列政策,使我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实现迅速提升,在很短时间内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确实是个历史性成就。

  我就报告这些,谢谢。

2020-12-01 10:52:34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刘景副司长。刚才您已经提到了,我们已经持续八年保持住了4%,这非常不容易,这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而且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实现的,请您再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做到的?谢谢。

2020-12-01 10:53:07

刘景: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正如您所说,在当前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大背景下来看财政教育投入,财政收入进入中高速增长,而财政教育投入的多少跟财政收入的增幅是有直接关系的。在这种形势下,连续8年保住了4%的成果非常不容易,我们会同财政部做了大量工作。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我感觉有三个方面,即中央政策得力,财政给力,地方政府也非常努力。

2020-12-01 10:54:22

刘景:

  首先,是中央政策得力。“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很多重大政策,是非常得力的。一方面在战略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强调“要优先”。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且在不同场合强调“中国将坚定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强调“不低于”。国家财税体制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在所有与GDP挂钩的重点支出事项中,只有教育没有脱钩,也就是4%政策。2016年十八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一个不低于”和“两个确保”, 这是非常关键的政策,是保持4%成果巩固的非常得力的重要举措。这是第一方面,政策上非常得力。

2020-12-01 10:55:09

刘景:

  第二,财政非常给力。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构成中,有80%都是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是主要渠道。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情况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保持了7.6%的年均增幅,跑赢了财政收入的增幅,财政收入的增幅大概是在5.7%左右。财政用于教育的安排是高于财政收入自身增幅的,所以财政投入是非常给力的。

2020-12-01 10:56:38

刘景:

  比如今年,虽然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家能感觉到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形势更加严峻,所以保4%任务的压力更大了。今年的预算安排上,在大幅压减中央本级一般性支出的同时,我们确保了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的只增不减,保持了5%到6%的增幅。

  第三,各级政府非常努力。财政教育投入有“两个80%”,“第一个80%”就是刚才跟大家介绍的整个财政性教育经费里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占到了80%以上;“第二个80%”是中央和地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占到了80%以上,是财政教育投入的大头,中央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地方予以支持。能不能实现4%,能不能做到“两个只增不减”,关键是地方政府是否努力。2012年以来,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投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了4%目标的实现。

  我就介绍这三个方面的情况,谢谢。

2020-12-01 10:57:01

中国网记者: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不久之前,我国贫困县也全部完成脱贫摘帽了。想问一下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扶贫和网络扶贫的重要抓手,采取了哪些新的举措来精准扶贫?谢谢。

2020-12-01 10:58:39

高润生:

  谢谢这位记者的问题。应该说,教育信息化在脱贫、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脱贫攻坚的作用,对这方面的工作也进行过专门的部署。大致来讲,我们主要是条件建设、队伍建设、资源建设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2020-12-01 10:59:57

高润生:

  一是加快推进学校网络接入和提速降费。主要会同工信部深入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前不久我们在南昌召开了现场会,到目前为止,结合精准扶贫、宽带中国和贫困村信息化等工作,采取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学校宽带网络接入,持续降低网费,基本实现了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的全覆盖,刚才提到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达到99.7%。二是深入推进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特别是以“三区三州”为重点,开展教育信息化“送培到家”的活动,分别举办了管理干部的培训班和中小学校长的培训班,并进行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捐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三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今后要努力实现同步课堂,积极推进“三个课堂”的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初步形成互联互通、用户统一、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面向师生免费提供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谢谢。

2020-12-01 11:00:09

刘昌亚:

  我们工作当中,教育扶贫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扶贫工作中信息化的作用还有两条,可能很具体,我再报告一下。

  在整个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控辍保学是重中之重。首先是控辍,通过信息化手段,教育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定期将建档立卡信息库与学籍库进行比对,核对建档立卡家庭适龄儿童中有多少学生在校入学,有多少学生疑似辍学,将疑似辍学学生名单反馈各地教育部门逐人核实,劝返入学。

2020-12-01 11:01:57

刘昌亚:

  第二是保学,信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教育脱贫攻坚任务核心是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实现,包括学生资助、教师队伍建设等,以及我们还在不断向前推进的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大任务,有很多工作都是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来实现的。我们通过信息化调度掌握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情况,既及时又精准,所以信息化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手段。谢谢。

2020-12-01 11:02:21

续梅:

  时间关系,我们的答问就到这里。后天(本周四)我们将举行第二场“收官”新闻发布会,介绍高等教育领域的有关进展。也顺便说一句,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微言教育”微信的老朋友了,今天是“微言教育”微信7周岁的生日,所以今天早晨可能各位也看到了一个新的栏目,叫“教育早新闻”,这也是我们小编们给自己送的一份生日礼物,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关注。与此同时,我们也收到了来自于各省区市教育部门,还有来自我们各高校,以及不少记者朋友们的生日祝福,非常开心,也非常感谢各位,也希望各位能够继续支持我们“微言教育”微博微信还有“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我们共同做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再次谢谢各位。

  (结束)

2020-12-01 11:03: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