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0)

发布者:孙妍妍发布时间:2021-02-27浏览次数:604

纺织服装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 (代码:082100)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本学科、专业简介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82年,是安徽省最早设立的纺织类学科,纺织工程是安徽省第二批、第三批重点学科。该学科于2003年获批纺织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批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纺织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获批校级博士立项建设学科。学科下设四个专业方向: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学科拥有安徽省高等学校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纺织印染行业技术中心、安徽省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科共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0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同时,学科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完成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教师19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学科还建有1个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2个安徽省教育厅纺织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

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纺织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已成为安徽省专门培养德才兼备的纺织服装类高层次人才、具有鲜明特色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培养目标

按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总体要求,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和道德素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理论研究能力的纺织类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位点学位获得者应熟悉本学科前沿动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纺织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生产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作风,较高的英语能力以及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等。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位

3年;学习年限2-4年;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四、主要研究方向

1. 新型纤维制备及应用

2. 先进纺织加工技术

3. 纺织品生态染整技术

4. 服装设计与工程

五、课程体系、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必修环节学分设置表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

备注

公共学位课

英语精读与听力

1

75/2.5

必修7学分

实用英语写作

12

45/1.5

科技英语阅读

1

30/1

学术英语

2

45/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2

自然辩证法

2

18/1

专业学位课

数理统计

1

36/2

必修≥10学分

纺织物理

1

54/3

纺织材料检测技术

1

36/2

纺织最优化设计与分析

1

36/2

高科技纤维

1

36/2

染整新技术与原理

1

36/2

服装舒适性与功能

1

36/2

纺织应用化学

1

36/2

 

 

 

 

公共选修课

跨文化交际(英语)

2

30/1

所有专业必选

论文写作指导

2

16/1

专业选修课

制图软件

2

36/2

必修≥11学分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2

18/1

纤维制造及改性技术

2

36/2

纳米纤维制备与性能

2

36/2

高分子材料科学

2

36/2

功能性纤维及特种织物加工

2

36/2

纺织生物技术

2

36/2

数字化纺织技术与应用

2

18/1

纺织复合材料学

2

36/2

现代纺织技术

2

36/2

非织造材料设计理论与分析

2

36/2

纺织品功能整理

2

36/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

36/2

染料化学及合成

2

36/2

现代服装制造技术

2

36/2

服饰文化专题研究

2

36/2

服装数字化技术

2

36/2

服装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

2

36/2

服装消费与营销

2

36/2

可穿戴电子技术与纺织服装

2

36/2

补修课程

纺织材料学

1

 

由导师指定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学生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纺纱学

1

 

机织学

2

 

针织学

2

 

非织造学

2

 

分析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

1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

2

 

纤维化学与物理

1

 

染整工艺原理

2

 

染整生产技术实践

2

 

服装生产工艺

1

 

服装纸样设计

2

 

课程考核要求:学位课考试;非学位课考试或考查

必修环节

教学科研实践

1-5

1

 

1-5

1

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

3

0

论文中期检查

4

0

社会责任

1-6

3








学分要求:毕业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7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3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

六、必修环节

1. 教学科研实践。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包括担任助研,从事本科专业课程的讲授、辅导和答疑,指导本科生实习、实验、毕业论文,去相关企业进行课题调研和实践等活动,计1学分。学生凭教学科研实践报告和教学科研实践考核表到学院研究生秘书处登记获得该学分。

2. 要求结合所研究的课题,参加1次全国学术会议和不少于10次学术讲座;同时面向研究生或本专业师生举办不少于2场学术报告(含开题),1学分。学生凭 考勤卡、参加国内外 的邀请函或大会报告证明,统一到学院研究生秘书处登记获得该学分。

3.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本学科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工作积累撰写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提交开题报告。学院成立开题报告论证小组,小组成员由本学位点3-5位专业教师组成,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和考核,给予是否准予开题的结论。没有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的学生,必须在两个月内重新参加论文开题报告论证。

要求完1篇文献综述报告,内容应与所研究的课题相关,且反映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参考文献不低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数目不低于参考文献总数目的60%,字数应不少于4000

4. 论文中期检查。学生结合论文进展情况,撰写中期检查报告,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提交。学院组织召开中期检查报告会,成立论文中期检查小组,小组成员由本学位点3-5位专业教师组成,对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确定中期检查合格与否。对于中期检查不合格学生,须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导师签字),由学院重新考核。

5. 社会责任。参照《 大学生社会责任学分认定标准》执行,考核合格者计3学分。

七、学位论文及相关要求

1.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学生的学术水平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2. 论文选题。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学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选择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课题,鼓励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应用型课题。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

3. 开题报告要求。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的题目(范围)、类型、来源、基本内容、初步见解、预期达到的效果、学术或应用价值,课题研究所需的科研条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措施、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经费预算等。学位论文开题工作一般在第3学期期中完成。

4. 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中期考核一般在第4学期期末完成。

5. 论文答辩。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生论文工作按《 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论文的要求按有关文件执行。

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通过必修环节考核,并且学位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和外审后,才具有答辩资格,答辩一般在第6学期期中进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