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深入了解王家坝精神和蒙洼蓄洪区发展现状,8月底,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文化薪传小队”来到阜南县王家坝镇、曹集镇等地,围绕“红色文旅”“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实地调研和实践活动,重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蒙洼考察调研之路,牢记殷切嘱托,汲取奋斗力量。
寻访红色足迹,感悟奋斗精神
在王家坝闸,团队成员们现场感受“千里淮河第一闸”的风采,了解到王家坝闸的由来及修造过程和为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建国以来王家坝蓄洪排水的重要时间节点。
在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团队成员认真听取讲解员介绍,详细参观纪念馆的各个展厅。一张张历史旧照,一幅幅图像文字、一件件历史文物,大家置身于王家坝厚重的历史文化之中,重温了蒙洼人民抗洪救灾的艰辛历程,深刻感受“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深切感悟中华民族在与水患的斗争中展现的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走进乡村农场,感受发展变化
在曹集镇西田坡庄台,团队成员了解了庄台蝶变的历史,据当地村民介绍,当地地形低洼,洪水来临时,高于平地的庄台才能提供安全住所,这也是庄台的搭建原因。十多年来,庄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居住环境的改善、适应性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大家还在2020年蓄洪时成立的临时党支部旧址前驻足观看,深刻领会在抗洪救灾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冲锋在最前面,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忠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最真挚的践行。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曹集镇万亩生态高效适应性农业产业基地,参观调研在蓄洪区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农业。这里位于蒙马河南岸,主要包含荷花莲藕种植基地、芡实种植基地、虾蟹养殖基地、精品垂钓园等,总面积约为5万多亩。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水产品结构。发展水禽养殖,提高水面利用率。利用蒙洼低洼地较多的优势,扩大杞柳种植,发展柳编工艺产业。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后得知,围绕水资源,当地采取农牧结合、立体养殖,遵循市场导,稳妥发展适应性农业,打造出带动农民走向富裕的特色产业,实现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通过本次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收获满满,受益匪浅,成员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敢担当、勇作为,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向抗洪救灾英雄们学习、向王家坝人民学习,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昂扬的精神面貌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文:吕寅、刘思远;图:张子杨、张红涛、孙锡俊;审核:孙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