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监察网
首页  宣传教育
【权威评论】即将“为官” 先正“官”念
发布人:朱洪浪  发布时间:2017-06-08   动态浏览次数:475

又到高考时,又到毕业季。当年枕戈待旦迎战高考的紧张似乎刚刚散去,转眼又不得不马不停蹄地投入各种毕业应聘考试。这其中,不得不提到公考,因为很多青年才俊已经通过考试,即将“为官”。

公考——公务员录用考试,原本是一种就业途径。但为何有人热衷于选择党政机关公职,出于怎样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对当下政治生态的认识,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期,也必然对人生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有报道说,报名参加公考的人数、竞争激烈程度,这几年有所降低,与前些年的“热得发烫”形成反差。而也有报道提供的数据并不支持这种判断,认为报名参加公考人数没有太大变化,更谈不上“冷”。

真实情况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处可不论。

有一种说法,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对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择业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其实,不是可能,而是必然。因为,政治生态变化必致思想观念随之改变。这符合科学的认识论。

正如所见,腐败问题越突出,当官的热度就越高;“四风”问题越突出,“官本位”意识也越严重。概言之,党的组织和纪律越涣散,对权力的理解就越会走偏。这种偏离,导致管党治党的“宽松软”,形成庸俗“官场文化”:一些领导干部,把做官当成买卖,工程发包给亲戚;把做官当成享受,吃香的、喝辣的、玩刺激的;把做官当成门面,热衷前呼后拥、吆五喝六……党的宗旨抛之脑后,公共权力据为己有。这种风气误导了人们对官员、对权力的看法,认为考公职,谋升官,有实权,当大官,唯此为大。

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特别是年轻人。考公职,求进步,奔前程,在为国家服务中建功立业,这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求与奔的出发点,是“发大财必须当大官”,就如同在自己身上装了个炸弹,一旦条件适宜就会“自我引爆”。近年来的贪腐案例一再说明,职务犯罪绝非偶然,往往是“三观”不正留下的病根。

这些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惩腐败贪官,高压态势始终不减。有人感叹“官不好当”,有人抱怨“官不实惠”,也有个别人辞去公职另谋出路。

干部本职是服务,领导本分是负责。既“好当”又“实惠”无非是说,工作悠闲,名声显扬,职业稳定,收入不低,福利丰厚,还能公费吃喝、笑纳礼品。这样的官,与老百姓的期待相去甚远;这样理解当官,与党的要求格格不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年陆续出台条例、规定、准则的基本指向,就是明确对党员领导干部各项纪律要求。这从客观上,也是纠正一些人对“官”的错误认识。

那种以为当官可以出风头、图享受、耍威风、光门楣,甚至贪公款、收黑钱等想法,是行不通的。经验证明,有人总是想在这方面做“异想天开”的尝试,结果必然是风光一时、倒霉一世。

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门口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这副对联之所以著名,是因为道出极深刻而朴素的道理:骑着高头大马,挂着将军佩剑,受着英雄礼遇,固然是一种荣光,但这是扛起社会责任,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不过,“蒋校长”的学生里,忘记这副对联的不在少数。

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但,是不是投身公职,要不要从政,这还不全是个简单的职业选择问题。所以,虽然絮叨却未必多余。由党风廉政建设联想到公考,又由公考联想到为政之德,无非是想说明,当选择考取党政机关公职时,应该十分清醒——“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断绝“为人民币服务”妄念。

忠言或许逆耳,但提醒绝对是好意。(米博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