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身材,你并不高大,讲家境,你一生紧巴巴,修桥补路一辈子,你到底图个啥?只为行人路好走,能修为什么不修一下。郭永芳,老人家,你用无怨无悔铸就了你形象的高大,一生奉献谱写出你不老的年华。”
“讲力量,你并不强大,讲富有,你无十万身家,济困扶贫一辈子,你到底图个啥?孤独穷困多艰苦,能帮为什么不帮一把。郭永芳,老人家,你用长年累月铸造了那爱心大厦,有口皆碑见证着你生命的无价。”
这是一网友在了解老党员郭永芳同志先进事迹后,深受其精神感动,为他作的一首诗。
郭永芳同志,男,汉族,生于1928年1月,汇川区沙湾镇混子村街上组人。走进郭永芳同志生活的地方,一间年代悠久的木架青瓦房,歪斜的柱子向人们述说着它的年老沧桑和过时外貌,看上去与临近的漂亮小洋楼很不协调。来到他家中,最引人注目就是大方桌上摆放的一台上世纪90年代的老式电视机,其次就是几棵木凳和一些陈旧的简陋家具。陈设虽然简单,但人却不简单,他几十年如一日,心系群众、修桥补路、济困扶贫,坚定理想信念,终生为民服务,直到生命尽头。郭永芳同志是遵义县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感动贵州都市人物,贵州省道德模范,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看到他忘我助人、无私奉献、终生为民,让人感动、让人震撼,让我为有这位活雷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说起他的先进事迹,真是说不尽,道不完。
树立雷锋助人理想,坚持修路服务群众
1963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那时起,大江南北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滚滚热潮,雷锋的动人故事感动着郭永芳,从此雷锋精神永远铭刻在郭永芳的大脑里。他暗自许诺:“一定要向雷锋那样,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从此,郭永芳便与高坪镇大桥村李村坎的那些小路结下“不解之缘”。集体劳动之余,郭永芳总是与群众们谈论着“路”话题。“你们那条小路怎么样?”“下雨好走吗?”“挑东西走着怎么样?”每天的集体劳动结束后,人们早已各自回到了家中,但郭永芳却一个人扛起锄头,奔向打听到的目标而去,忙碌在家乡李村坎的山坡草丛、田边土角、陡坡陡坎上。不久,乡亲们便议论开了:“你知不知道,我们出入的那条路不知是哪个人修好了,现在好走多了”。几个月之后,条条难走的山路被郭永芳维修得平平整整、宽宽敞敞,好人郭永芳修路也就家喻户晓了。
1979年,郭永芳被安排在混子合作店工作。每逢赶集,四面八方背着、挑着各种农产品的山民,从四面山路络绎不绝的赶到混子来。各种日用百货也争先恐后地汇聚在这里,狭窄的混子街道万头攒动、热闹非凡,现在那儿还有“小香港”之称。
山盆镇高雄村与沙湾镇混子村一河相隔,站在高雄村山顶俯瞰,混子场尽收眼底,但要来到混子场,好比难于上青天,因为要经过3公里的手爬岩。手爬岩这段路原先是高雄村先民一锤一錾从悬崖上凿打而出的,路的一侧悬崖峭壁、百丈深渊,曾有多人从这里摔下当场失去了生命。如何拓宽手爬岩这段路,高雄村群众盼了不知有多少年,但都没有得到解决。1993年冬天,郭永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决定带领高雄片区群众克难攻坚,彻底解决高雄群众走路难的问题。他向高雄村群众们耐心劝说,村民终于被郭永芳的热心感动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利民工程终于有了拥护和支持。工程要求高雄片区700户人家每户出资5元,郭永芳个人就捐资了500元。在攻坚战的日子里,年老的郭永芳每天步行6公里山路往返于家和工地,每天攀爬徒步天险“手爬岩”2公里,与群众们一起挥锄动铲、披风带雨、日夜奔波近四个月。在他的带领下,手爬岩2公里的山路由一尺多宽路拓宽为六尺,只容一人行的天险之路被安装上了石板,变成了石梯,加装了护栏。通过郭永芳辛勤劳动,群众们的共同努力,天堑终于变成通途,群众们为之振奋,群众们高呼:“感谢共产党,感谢郭永芳”,群众们还自发为郭永芳送去“广施善缘”的牌匾。从此郭永芳的“道善德钦”丰碑不光矗立在手爬岩上,而且矗立在了高雄村人民群众心中。
今天,手爬岩附近的一块“道善德钦”石碑还在向人们诉说着当时的情形、讲述着郭永芳的感人故事。郭永芳家中陈旧的门楣上,一块“广施善缘”的匾额,昭示着高雄数千群众对他深深的感激之情。
树立雷锋助人理想,持之修路服务群众。几十年来,无怨无悔的郭永芳以无法估计的劳力,无声无息地维修、新修道路共计10多条、总里程在30里以上,其中用石块砌的石梯就达几千步。
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无私奉献几十年
很多群众说:“郭永芳同志是最早一批下海的人,若不是开山劈路‘拖累’,想必早已身家百万,日子肯定过得比现在好。”但郭永芳常说,“吃穿过百年、修路过万人。我一把年纪了,群众还尊重我,为什么?就因为我是老党员,能带头能说话,敢给大家说硬话、干实事。”
从1980年起,郭永芳每年春节前都要买1至2头年猪,屠宰后分给附近3个乡的“五保户”及其他困难群众,一直坚持到2005年他不幸遭遇车祸受伤。25年来,他每年都要给四五十户困难群众送猪肉,每户一般6斤(五保户夫妻12斤),累计送出猪肉7000多斤。比如每逢春节,郭永芳就要给混子村“五保户”赵国书夫妇送猪肉,一送就是整整20年。还有高雄村一妇女的丈夫英年早逝,柔弱的妇女及三个幼小的孩子生活困难,郭永芳每年春节前都要给她家送猪肉,直到其孩子成年、境况好转。
随着岁月的消失,郭永芳行动不便,他就把帮扶群众的方式变成了钱和物,请人送钱、送物。2007年至今,他挤出资金9万余元,资助贫困生7名,向芝麻镇竹园村贫困户们捐赠化肥3.4吨,支持汇川区板桥镇杨村沟人畜饮水工程1处,帮扶群众近300户,他还慰问附近十个乡镇敬老院老人数百人次,向永乐镇、汇川区高坪镇金塘等村贫困户们捐赠化肥6.6吨。沙湾镇八一村残疾人赵以良一家是郭永芳多年的资助对象,从2007年以来,郭永芳每年都要资助他家100元以上的现金或物资。对于郭永芳多年的帮助,赵以良一家感激不已。
几十年中,他乐意周济困难群众是远近皆知的,谁家有困难,镇村干部要给他讲、群众要给他说,然后他就会把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记录在他的小本本上,视其困难程度或多或少的给予支助。2007年,他就周济了47户困难群众,覆盖遵义县山盆、沙湾、毛石三个镇,资金达3800元。
郭永芳少年时期曾断断续续地上过几期学,深知没文化苦处的他非常同情贫困学生。沙湾镇底水村贫困学生阎舒蓉2007年考入了贵州大学铜仁分校,为了6000元的学费,阎舒蓉一家焦虑不已。得知此事后,郭永芳慨然资助了其2000元。有人问他,你自己并不富裕,为什么还要去帮助别人?他微笑着说:“我确实不富裕,但我的生活比困难群众好多了。群众有了困难,党员不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一定要站出来,一定要管!送去几百元钱和急需的东西,就能帮助一个家庭渡过难关;拿出一点钱,就能让一个孩子有学上。这是我能够做到的,我为什么不做呢?”
终生为民服务,谱写不老年华
每逢赶集,他便将装满热茶的大保温缸放在家门口,摆上几张条凳,让赶集人喝茶、休息。“他家的热茶随时都有,任何人都可以去喝。特别是夏天赶集天,他家要烧好几桶茶。”30年免费群众提供热茶水,30年可不是一个短暂的岁月,一生有几个30年,人们都称赞他不简单,郭永芳竟淡淡地说:“我烧茶只不过多添一炉火、多挑几挑水、多放几把茶叶,那是举手之劳。和为人民谋幸福流血牺牲的共产党员相比,我做这点算什么。”郭永芳与闲来饮茶的群众聊天,从来没有聊他的生意经,聊得最多的是中华民族的道德经。
郭永芳常说:“纵有黄金万两,也不过一日三餐,就算广厦千间,也不过夜眠七尺。我只要粗茶淡饭有点吃,养得活命,有个地方遮风挡雨,穿得暖就行了。“几十年来他住着破旧的木板房、过着俭朴的生活,坚持为群众修路、修桥、送肉、送钱、送粮、烧茶。从自己做小生意的有限收入和子女们给的生活费里,积攒十多万元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为群众干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送群众之说需,解群众之所难。郭永芳几十年的付出,赢得了当地方圆几十里群众的普遍赞誉,被当地群众称为“交通局”、“民政局”、“活雷锋”。
当代为楷模,后世作典范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但郭永芳做到了, 他一辈子总是助人为乐、济贫为安。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谱写了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终生为民服务的不朽篇章。无愧于“遵义市十佳道德模范”, 无愧于沙湾镇、遵义县、遵义市、贵州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郭永芳同志的先进事迹已先后被几十家媒体报道或转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临终前,郭永芳叮嘱身旁的大儿子:“我‘走’后,要丧事俭办,把省下的这13000块钱和政府发的安葬费,一起捐给山区群众……”
2013年2月27日一大早,听说郭永芳同志走了,十里八乡得到他帮助的,或是被他事迹感动的,几千名群众自发前往混子村,送完老人最后一程。
“深情满桑梓,半世纪修桥补路,行动堪称当代范;大爱遍乡关,一辈子济困扶贫,品德实乃后人师”、“当代为楷模,后世作典范”、“人间少名好榜样,天上多个慈善家”等挽联,就是当地群众对郭永芳一生的评价。郭永芳走了,他给人们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和缅怀,留下的是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精神和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来源于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