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高开华在2012年全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研部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者:许其芳发布时间:2012-05-31浏览次数:141

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实现“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目标

——在2012年全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研部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高开华

2012518

同志们:

本次会议是2012年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之后,省委教育工委就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召开的一次专门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今年召开的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要求,总结思政理论课建设成绩,交流工作经验,明确思政理论课改革发展的任务和目标,推进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迈上新台阶。会议安排有大会发言,印发了交流材料,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系统探索,全面推进,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新成绩

近年来,我省高校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和省委8号文件,落实200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2009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不断改善课程发展环境,逐步深化教学领域改革,思政理论课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具体表现为以下11个方面:

(一)发展环境更趋良好。一是有省委高度重视。省委领导高度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思政理论课教学,多次批示,并在教育调研、座谈、讲话、讲课中提出殷切希望,要求我们抓好思政理论课这一主渠道。2010726日,省委常委会议专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我省每年召开的年度高校党建与高教工作会议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专门研究。二是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省委政研室和我委于2009年、20102次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为加强教学工作提供咨询、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等部门积极主动为思政理论课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高校党委重视。将思政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党委直接领导,行政组织实施,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有的高校党委书记直接分管思政课教学。高校普遍成立思政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任组长,宣传、人事、教务、财务、科研部门和思政理论课管理机构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普遍建立了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听课制度、听取汇报制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二)政策措施更趋全面。一是下发了文件。2005421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皖发〔20058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全面要求,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提出明确规定。200929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皖教工委〔20091号)就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制度建设5个方面作出具体要求。省委教育工委每年年初下发思政工作要点,重点布置思政理论课具体工作。二是出台了纲要。2011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战略主题方面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德育渗透工作,具体要求实施好建设工程,从政策层面明确了思政理论课重要地位和育人功能。三是明确了标准。我省转发了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对我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课程规范更趋具体。一是专科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共8个学分。二是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共16个学分。三是硕士研究生开设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和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博士研究生开设必修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和选修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学分)。每门课程的课程方案、教学要求都十分具体、明确。

(四)教材体系更趋配套。一是规范使用教材。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依据教育部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选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二是制作教学课件。2011年我省组织专家制作思政理论课教学课件,上传至安徽教育网供高校教师免费下载、参考使用。三是编印参考资料。组织编印出版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概论》理论教材和《时事资料》,用省级专项经费购买下发。

(五)思政工程更趋务实。一是建立了领导组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领导担任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的组长。二是制定了项目规划。制定了5年总体项目规划和分年项目计划,交叉实施。三是下发了管理办法。201111月,省委教育工委、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下发了工程项目与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四是明确了项目性质。《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建设工程作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一个部分,与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一起作为重大项目,明确要求抓好实施工作。五是落实了项目经费。5年安排1000万专项建设经费,2011年安排了245万,今年295万、明年250万正在陆续安排到位。围绕建设工程实施,我省已下发了5个文件,开展了精彩一课、精品课程体系、网络教学资源中心、重点基础学科、教师培训基地、教学“手拉手”共建等10111个项目建设。

(六)培训体系更趋健全。一是分期分批组织参加全国培训。08年以来,组织100多名教师参加中宣部、教育部举办的骨干教师研修班,一批骨干教师参加了中央六部委举办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今年我们还选派17名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研究生课程教师专门培训班。二是组织大规模省级培训。省委教育工委立项建立培训基地,近年来连续举办培训班,对千名思政理论课教师进行了集中系统培训。选派800名学员参加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组织全省教师赴小岗村、奇瑞公司等考察。三是制度化开展校级培训。各高校注重开展岗前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了教师岗位培训,思政理论课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增多。

(七)会议机制更趋高效。一是每年召开思政理论课教研部主任会议,形成制度。二是根据需要召开相关专题会议,推进工作。201091415日省委召开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2011530日我委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会议暨建设工程推进会议。三是召开片会,分类指导。每年分皖南、皖中、皖北3片召开思政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同志会议,交流情况,研究工作,赴外省学习考察。

(八)网络平台更趋丰富。一是建设省级平台。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对原安徽高校思政网进行了改版,建立新的安徽思政与安全信息平台,设置思政理论课专栏和思政理论课教师信息统计专栏,丰富了栏目内容。二是建立资源平台。委托合肥工业大学立项建设的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正在建设当中。三是利用全国平台。和全国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教育部的高校思政理论课课程网站联合,网络平台形成了体系。

(九)交流活动更趋活跃。一是互帮互助活动。推进公办帮民办、本科帮高职,目前共有近90所高校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淮南地区6所高校开展的同城联盟活动成为新的亮点。二是学习研讨活动。组织师生学习《“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七个怎么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等理论书籍,广泛学习研讨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及地区性重大活动,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三是考察学习活动。组织教师赴企业、社区和东部、西部地区参观考察,了解经济、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了解现实。

(十)研究体系更趋完善。一是学科群体壮大。2所高校设立二级博士点,4所高校设立了一级硕士点,10所高校设立26个二级硕士点。二是科研水平提高。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积极申报高校质量工程、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和省、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数量、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研人员成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思想理论研究重要力量。2011年高校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5项,获资助金额1300万元;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64项,获资助金额1100万元。委厅投入300万元建设人文社科项目800余项。201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任务项目(思政理论课)共立项35项,我省荣获3项。三是项目渠道增多。国家和省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等各类项目),国家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及专项任务项目(思政理论课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安徽省质量工程、建设工程,省思政教育研究会研究项目、省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会研究项目等,渠道广,数量多。四是研究有组织领导。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及其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政理论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民办高等学校思政教育5个分会的工作得到加强,组织开展“大学文化”等主题课题研究和立项建设工作。研究会召开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坛,开展了论文征集评选,共收到59所高校申报的论文221篇,经过组织评选,选出一等奖论文5篇、二等奖论文10篇、三等奖论文15篇。五是平时有即时性动态分析参考。20114月我们对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分析,今年2月至3月我们对11所省属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分析,在平时工作中我们注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沟通。

(十一)先进典型更趋闪亮。涌现出以房玫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坚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以真诚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用爱心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思政理论课教师群体,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关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特别是我省着力深化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推进教学方法创新,一批有效的教学方法含苞待放、呼之欲出。

一是经典导读法。读经典才能了解本质,掌握精髓。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精心选好经典、努力让学生读好用好经典,组织开展课前、课间“学马列、读经典”活动,让大学生亲近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政课里的一道风景。

二是模块教学法。思政理论课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的,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信仰体系需要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安徽医学高专等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模块教学法,建立了体系模块、内容模块、教学模块,改变了单纯按照章、节、目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三是公开教学法。理论要展现其魅力,必须在形式上公开,让公众易于接近、便于倾听。中国科大等高校在教学中,敞开课堂教学大门,公开教学,开展集体备课,公开教案、课件,结合网络教学,公开考核,效果明显。

四是双语教学法。安徽国际商务职院等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探索“双语”教学,把学生喜爱英语的兴趣转移到了思政课程学习上。主要做法是运用英语口语教学,分层分班要求,评说政治经济热点时事,学生在课堂上收获英语书本上所接触不到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新词汇,拉近了学生和思政课的距离。

五是案例教学法。各校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普遍选取重大典型、时效性案例进行正面引导。党的创新理论、安徽改革开放发展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直接的案例。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选取爱党爱国的先进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选取助人为乐的先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无私奉献;选取创业就业的先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立自强。

六是网络教学法。改变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使用和信息资源应用,建专门平台,上优质资源,用信息手段,开教师博客。淮北师范大学探索构建理论、实践、网络三位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及相应考评体系,阜阳师范学院的多数思政理论课教师开设微博,和学生交流,收到明显的效果。

七是访谈交流法。安徽农大、安徽师大、安徽交通职院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强化交流、沟通,增加互感、互动、互促,访谈教学名师,访谈模范人物,访谈优秀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八是移动课堂法。强化实践感知、加强体验体会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规律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实践教学、论坛教学、结合专业实际开展教学,引导大学生感受时代,了解现实,增强教学效果。安庆师范学院在教学中采取“四到”,即到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去;安徽科技学院、皖西学院开展改革开发成就和皖西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滁州学院将实践教学活动和大学生“三下乡”、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进行,开辟新课堂;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开展医学与人文、伦理的结合教育,创设一系列讲坛、讲堂、论坛,成为思政课教学课堂;安徽机电职业学院创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机制,实现“两结合”,即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各系部专业实践相结合,与学工部、团委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安徽商贸职业学院构建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双实践平台,提升学生能力。

九是模拟教学法。思政理论课属于意识形态和社会科学范畴,需要积极创设情景和现实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安徽工大、安徽农大、安徽大学等学校建立网上模拟课堂,建立模拟法庭,开展模拟演习,大学生把自己的故事、自演的节目、喜乐会的场景和所闻所见拍录下来,制作成精美的视频,上传到校园网一角,成为教和学的素材。

十是综合考评法。把思政理论课教学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从总体上考评,在多个环节上考评,特别是在学生考核上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卷面与其他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肥工业大学建立健全了信息化特征的考核评价体系,皖西学院采取开卷、自选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套“综合全程模式”,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知行统一”积极探索建立测评体系。

总体来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状况发生了可喜变化,表现在:一是大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抽样调查显示,85%的大学生对教学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二是思政理论课教师对职业和岗位的喜好度明显提高,幸福指数较高。三是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面貌明显变化,他们有理想信念,有爱国热情,有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大学生入党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截至2011年底,党组织关系在省委教育工委的38所高校共有基层党组织4342个,党员120803人,其中学生党员84910人,学生党员占在校生的13.0%2011年全省新增党员中大学生党员占52.1%

上述成绩的取得,全省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研部主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在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岗位默默耕耘的广大教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近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主要的思想文化阵地,要切实、优先、主动才能抓好。二是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要列入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工作计划、专业教学计划进行统筹考虑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三是思政理论课教学只有坚持立足现实、改革创新才会有实效性和生命力。安徽改革开放成果、文化建设成绩、精神文明事例、红色教育资源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四是建立一支真信真懂乐教善教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二、认清形势,适应要求,正确把握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在一些高校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对思政理论课重视不够,学时安排不到位;二是有的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还不够生动丰富,思政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强,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队伍保障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转型期,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责任更为重大,任务更加艰巨。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刻领会中央对育人为本的总体要求,努力把握课程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和教学工作。概括地说,就是要做到“4个必须”。

(一)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正确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3月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研究教学问题,在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几年内使教学情况明显改善。20048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16号文件。20087月中央召开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20105月中央领导同志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李长春同志强调要不断改进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2010726日省委常委会议和91415日省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全国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其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主题以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许多重大举措,归纳起来,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加强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建设。这些重要精神,和最近教育部台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内涵十分丰富,既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都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密切相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核心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加强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关系到他们能否融入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和主流思想,关系到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直接体现党的教育方针,是政治要求。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质量要求的新阶段,对人才培养规格、质量内涵要有新认识,不光要重视知识、能力、技能传授,更要重视素质、品德、理想、信念缺培养,需要我们深刻理解课程性质和特点,主动融入、服务人才培养工作。

(二)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央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在地位作用上,强调高校思政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二是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强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强调要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政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在工作思路上,强调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和学科建设为支撑,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以宏观指导为保证,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五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强调既要提高教师地位,又要加强教师管理,严把政治关、业务关和师德关,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这些重要精神,明确了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原则要求、工作重点和方式方法,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我们要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好、落实好、运用好。

(三)必须牢牢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个性需求。高校思政理论课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理想远大、充满活力、个性鲜明,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也要看到,大学生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特殊阶段,可塑性强,不仅乐于接受新观念,也容易为不正确的思想和导向所影响。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需要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锐敏性和政治鉴别力;国内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使得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明显,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需要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是培养他们坚定信仰、坚强意志、诚实品德和良好修养的重要途径。要主动适应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个性需求,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有效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思想品德。

(四)必须牢牢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加快,意识形态斗争更加激烈,境内外敌对势力借助宗教传播、学术交流、科研资助等途径,千方百计向高校进行渗透。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大学生思想,要引导高校师生树立主流思想,要正面宣传改革发展成就,就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师首先要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做到“5要”:要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要了解时势变化,要了解意识形态工作,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了解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三、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推动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建设标准为指导,以建设工程为抓手,以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中心,坚持“建、管、改”并举,努力实现“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目标。做好2012年的工作,关键在于落实好2012年度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年度工作要求和《2012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点》。

(一)着力在“建”上下功夫

一是抓好《建设标准》,强化课程基础。省教育厅于20114月、6月组织专家围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标准》要求对全省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机构还不到位、经费还不独立、专任教师不够、实践教学偏弱、形势与政策教育落实不够。单以机构情况来看,33所本科高校有21所学校没有建立独立的机构,67所高职院校中有14所没有机构且只有10所有独立的机构。有的是混合编制,合署办公即“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有的是机构虽已挂牌成立,但主要负责人兼任其他二级院系的负责人;有的新建本科院校还处于观望等待之中。可喜的是成立独立的二级机构的本科高校现在已达19所,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所。

《建设标准》是对2004年以来思政理论课建设有关要求的量化和汇总,是推进工作的抓手,要坚持这个标准,开展反复检查。今年要继续开展检查工作。学校要对照标准开展好自查,省里要继续组织全面检查,着重对去年检查情况进行逐一落实、回访,我委和各校要协同做好教育部来我省抽查工作。检查工作不搞突击、过关,力求建立检查工作机制和检查结果与对学校相关评价挂钩机制。对不同类型高校、不同高校、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高校,要区别对待,准确把握,促进发展,不能简单化地搞一刀切。高职院校占我省高校的2/3以上,在思政理论课建设内容、重点上与本科高校有区别,要完善2011年建立的高职院校建设标准,开展专门检查。

要全面开展达标工作。重点解决好8个问题。第一,机构问题。要求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与学校其他二级院(系)行政同级的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政理论课教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机构同时应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工作。思政理论课课时占本科总课时的89%,建立独立的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管理二级机构是中宣部、教育部广泛调研、慎重考虑后做出的决策,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当前,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机构建设,尚未建立的要尽快建立,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要尽快分开,光“发文成立”或“口头成立”的要尽快落实。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周密的方案,妥善处理机构剥离、人员定岗、资源整合,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按照明确的时间表,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已经建立的,要按规定提供条件保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吸引、凝聚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事、终身从事教学工作。第二,负责人问题。要求配齐机构主要负责人。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学科背景、学历和职称,不得兼任其他二级院(系)的主要负责人。第三,专任教师问题。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总体上要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第四,经费问题。要求学校在保障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的各项经费的同时,本科院校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专科院校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专款专用,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第五,课时问题。要求按照本、专科生思政理论课“05方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的规定,根据学校培养人才层次落实课程和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不得挪用或减少课时。第六,学科问题。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设在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首要任务是为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第七,专业问题。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不办本科专业、不招收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除外)。第八,班额问题。要按照学分学时对应原则,确保以中班教学(每班100名学生左右)为主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二是抓好“建设工程”,增强课程能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是我省教育、财政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专门省级工程,省委重视,社会关注。目标是以项目为主要形式,建设一批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素质,增强课程能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注重全面开展建设,层层推动,将工程实施、项目申报变成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今年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一年,要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实施好已有项目,还要建设好新项目。今年的省级项目,围绕课程建设、基础研究、师资建设实施设310种项目,通过申报评审和委托2种形式确定,具体为:“精彩一课”、实践教学案例、形势与政策教育地方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育支持、思政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实验基地、思政理论课教师教研专著出版资助、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研究、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省级“思政理论课教学能手”、本科高校思政理论课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拓展支持。各项目评审、评选、委托工作将于9月份完成。项目一经立项,将于10月份发文公布项目名单,建设资助经费于2012年底前一次性拨付至项目承担学校。希望高校全面开展建设,解决存在不足,明确管理主体,认真理解项目建设与评审标准内涵要求,通过项目建设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各项目的申报要立足学校实际,务求实效,做到宁缺毋滥。

三是抓好建设体制,强化课程保障。高校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宣传、党政、组织人事、研究生、财务、科技、学工、团委、后勤管理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

(二)着力在“改”上下功夫

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显著标志,是把统一的教材体系转化为生动的教学体系、信仰体系,把学生理论武装和思想修养提高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实现由灌输向引导转变,由说教向渗透转变,由讲授向体验转变,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由抽象向生动转变,深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一是教学手段上要强调“新”。要强化网络教学功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教学、沟通、管理,把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堂之外。

二是考试考核上要突出“实”。改变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获取,缺乏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的现状,改变单纯的知识点考核,突出评价学生对社会认知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三是教学方法上要实现“变”。教学方法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建立起课堂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更加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要认真贯彻《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三)着力在“管”上下功夫

一是健全管理体制。要建立在工作条件、经费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切实给予倾斜的支持制度;建立宣传、人事、教务、财务、科研部门和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管理机构各负其责的责任制度,落实好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分工;建立高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和党政主要领导听课制度、听取工作汇报制度,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听课、检查等教学监控制度和教学档案制度,将思政理论课列入专业教学计划,强化管理。

二是加强教师管理。第一,要严把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入口关”。真正把那些学历层次高、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充实到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来。同时,要注意专兼职相结合,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吸引、鼓励校内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专职或兼职承担思政理论课特别是形势政策课的教学任务。注重发挥离退休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在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第二,要加大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滚动建立即时的专兼职教师信息档案,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考察,力争每年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师培训全覆盖。各学校要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制定未来五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对本校的全员培训、骨干研修、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组织国内外考察、开展课题研究等作出明确要求。第三,要突出抓好师德建设。要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首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以政治素质、高尚人格和渊博学识教书育人,成为大学生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良师益友。第四,要强化教师实践锻炼。鼓励教师与企业和党政机关双向流动,通过挂职锻炼、咨询服务等形式,开阔眼界思路,提高能力水平。第五,要重视做好青年教师工作。近年来,我省高校补充了大量新生力量,思政理论课青年教师已占很大比重。要对青年教师政治上正确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引导他们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三是加大学科建设管理。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必须开展研究。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变我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偏少现状,要做到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导师给本科生讲授思政理论课,要创造条件支持思政理论课教师申报各类课题、参评科研成果奖等,培育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荣誉感、归属感、成就感、自豪感,促进教师自信、自尊、自觉、自强。

同志们,加强和改进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具体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我们守土有职,使命光荣。让我们以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为服务高教强省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