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
2014年行政工作要点

发布人:网站信息审核员  发布时间:2014-05-28   动态浏览次数:374

2014年,学校行政将围绕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2014年全省高校党建暨高教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建设,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全年要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35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

1.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强化三期教学检查、课堂教学检查、实践教学检查,并将常规检查与薄弱环节的专项检查有机结合。发挥教学督导组作用,建立健全校院两级督导队伍。强化教学信息员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开展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检查、处级以上干部听课记录检查。

2.启动审核评估工作。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相关要求,加强兄弟院校的学习调研,启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抓实抓好常规管理、课堂教学、考试考核、毕业设计(论文)等基础性环节,规范校院两级相关材料,从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以及学校自选特色等方面进行认真准备。

3.加强质量工程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质量工程项目,尤其是基础性、牵引性强的集体项目。克服重申报、轻建设倾向,加强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注重教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建设和培育,力争获批1-3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4.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通过开展辅修专业和辅修双学位试点工作,推动自主选择专业,扩大和保障学生的选择权,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扩大选课类别和数量,建立网络开放课程,探索设立学分银行。推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5.加强专业建设。强化结构调整,完善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科学遴选一本招生专业。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停招、减招生源不旺、就业不畅专业,增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尤其是省内高校尚未布点的工程类专业。启动专业认证工作,加强专业质量标准研制,继续推进新设专业评估,探索推进优势专业评估,积极推进专业认证。分步分批开展二级学院、课程等专项评估工作。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加大省级以上特色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专业投入力度,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

二、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

6.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大校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和支撑学科的建设力度,强化建设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注重建设的投入效益和产出率,通过建设使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力争获批1项以上省级重大学科建设项目。开展第四批校级重点学科的遴选工作,建设10个左右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左右校级重点扶持学科,构建不同层次的学科梯队。

7.创新学科建设举措。根据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发展应用型学科为重点,强化学科之间的优化整合,形成学科建设的合力。按照学科建设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注重引人引智,逐步实现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均由二类人才、三类人才领衔担纲。设立学科建设基金,支持学科骨干参加校外交流,定期邀请学术大家来校讲学。

8.加强学位点建设。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我校教师申报校外博士生导师,与企业共建博士后流动站。注重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共生互动,做好学术型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自主设置工作。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力争新增2-3个专业学位点,推进学术型硕士向专业学位的调整,逐步建立学位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三、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

9.提高科研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拓展科研项目渠道和种类。采取激励措施,调动二级学院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提高项目申报数量。推进国家级项目预研,加强校内交流研讨,聘请校外专家指导,努力提升申报质量。重视和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加强选题指导,提高人文社科项目数量和层次。2014年国家基金项目力争达到20项,省部级项目数量有较大提升。

10.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制定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遴选、培育、组建2-3个校级公共科研创新平台。积极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争取2014年新增2个以上。组建科技路路通创新服务站,打造第三方检验机构,筹建2个左右科技创新实体。加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微网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建设工作,校地共建芜湖市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工业设计研究院。

11.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加强产学研合作,改革横向项目管理办法,力争横向项目到账经费有较大提升。积极融入江北产业集中区、芜湖经济开发区建设,创建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鼓励教师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专利申报和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企业协作,对一批应用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的科技成果实施联合培育,力争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获得突破。

四、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2.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树立人才强校意识,主动出击,积极作为,高质量完成2014年度人才引进计划,保证教学科研需要。出台柔性引进人才政策,争取省级以上人才建设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力争引进二类及以上人才2人以上、三类人才3-4人。

13.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博士化工程,鼓励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加强校内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启动校级杰青遴选和培育工作,使其尽快成为高层次拔尖人才,力争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项目。继续选派中青年教师国外研修访学,支持学术骨干境外开展科研合作,拓展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视野。

14.注重教师队伍能力培养。发挥教师能力发展中心作用,通过专题培训、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名师精彩一课评选活动,加大教学奖励力度,激励教师投身教学一线。关注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探索建立新进教师三员锻炼(辅导员、实验员、教务员)制度。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评制度。

15.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修订学校职称标准和推荐办法,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提高教学水平,鼓励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结合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绩效工资制度实施,调整部门和教职工考核评价办法,从用人权、分配权、考核权等方面进一步调动二级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管理、教学等机构设置优化调整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发展战略规划与研究、校友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功能。

五、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培养

16.加强学生学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学院和专业开展本科生导师制试点,为学生学业和成长提供优质服务。完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各种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和俱乐部建设。建立健全学风建设考评体系,加大对学风建设方面的奖惩力度,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

17.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增加大学生创新课题数量,继续开展专利创新大赛,鼓励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倡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推进本科生进项目、进团队、进平台。强化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人才培养功能,推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开放。

18.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加强统筹协调,支持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结合专业定位,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成2-4个跨专业、多功能的综合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企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加强企业集中实践环节考核。

19.重视研究生教育培养。深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突出能力导向,完善培养方案,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健全奖助政策体系,推进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研、助管的三助工作。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建立一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进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0.加强招生就业工作。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做好专升本自主招生工作,加强招生宣传和优质生源基地建设,保证2014年本科生招生分数有所提高。积极争取研究生招生计划,逐步实现招生指标与学科研发能力挂钩。加强成人招生工作,拓展非学历培训项目,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完善以校内专场招聘会为主,与分专业、分区域、分行业等小型双选会相结合的就业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和实践基地建设。通过调结构等方式提高研究生就业率。积极申报全国就业50强和安徽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六、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21.深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拓展国(境)外合作院校和机构,在与美国大学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欧洲大学的合作。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力争2014年获批2个以上省级中外合作项目。继续选派教师出国研修访学,组织管理人员国(境)外交流培训,做好学生赴国(境)外研修学习、文化交流、冬(夏)令营等工作。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科研合作。积极参加芜湖市江北国际大学筹建工作。

22.抓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校友会组建工作。成立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深入挖掘各类社会资源,广泛联络社会各界和知名杰出校友,吸引其参加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制定《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规范捐资助学行为,管好用好发展基金。重视校友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定期邀请杰出校友回访,启动校友会的组建工作。

23.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大型企业的合作。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院校间的学分互认、学位互授、教师互聘、资源共享。加强与奇瑞汽车、鑫龙电器、合力叉车、埃夫特智能装备等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与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特色冠名班,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锻炼基地。解放思想,探索与企业、科研院所合办嵌入式的二级学院、专业、实验室、研发中心。

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4.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完成校园规划调整工作,继续推进石家村土地置换工作。图书综合楼、教学实验楼C座开工建设,教职工餐厅选址建设,体育教学楼、东区师生服务中心前期报建。建成校园主题雕塑,启动校园水系治理。调整校园绿地景观、道路管网规划,启动校园绿地升级改造、道路拓宽工程。完成校园电力增容、双回路供电工程。

25.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节能监管平台作用,完成水电定量智能监管。建立信息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资源平台。深化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完成西校区教学楼多媒体改造和监控系统安装,提高多媒体教学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智能图书馆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

26.推进教职工住房建设和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工程。加快推进教职工住房建设,修改完善售房方案,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要用好政策,未雨绸缪,加强与地方行业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落实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工作方案,确保学生宿舍、阅览室暑期前完成安装工作,提前制定好空调使用、用电管理、用电收费、困难补助等管理制度和办法。

27.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强化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以及校内交通、防火防盗和安全教育等工作,完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保卫部门条件建设、队伍建设,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八、进一步加强两个计划建设

28.加强提升计划项目建设。认真编制2014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做好与年度预算的衔接工作。加强统筹和协调,加快项目执行进度,重点是基建项目执行进度,确保年底高质量完成。

29.加强振兴计划项目建设。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明确责任,举全校之力积极申报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申报质量,确保2014年获批的振兴计划项目数量和总额比2013年有大幅度提升。

30.加强两个计划的项目管理和考核。成立协调组织,加强沟通协调,明确责任分工,把两个计划作为近期全校重点工作来抓。设立项目申报基金,整合资源力量,建立3-5提升计划振兴计划项目库。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快两个计划执行进度,加强两个计划的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杜绝渎职行为发生。

九、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创新

31.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启动《 章程》起草工作。切实推进二级管理,科学厘定校、院两级权力、义务和职责,激发二级单位办学活力。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调整学校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教授治学作用。深化科研评价体制改革,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深层互动。坚持教代会、校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等制度,畅通民主管理渠道,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校务公开、 ,加强载体建设,设立 网站,建立 栏,提高学校工作的透明度。

32.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理顺后勤管理部门与后勤集团关系,明晰后勤集团定位,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专业化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学生食堂以奖代补政策,强化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推动学生宿舍物业管理专业化。积极推进环卫、物业等临时用工社会化改革,拓展服务外包范围。积极推进教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33.推进绩效工资改革。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成立专门班子,加强学习调研,积极推进绩效工资改革。优化绩效工资结构,规范绩效工资标准,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保证教职工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34.创新相关管理制度。改革预算编制办法,扩大二级管理自主权,适时启用网上财务报销系统。修订三公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把有限经费用在刀刃上。优化科研经费、招投标、基本建设、招生考试、评估验收等重点领域的制度设计,严格相关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堵塞腐败漏洞。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作用,建立健全审计意见落实与督查机制,推进审计公告制度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35.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有关规定,领导带头联系基层,切实转变会风、文风,精简文件、简报。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成果,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推进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公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造成损失的敢于追究、敢于问责。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各项具体办法,修订完善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境)等管理规定。强化对基本建设、物资采购、招生、人事等关键领域的监督,不断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为大家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创造良好环境。

附件: 2014年行政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doc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