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汪晓宇

发布人: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6-11-08   浏览次数:327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我是人文学院的一名教师,1994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回顾22年的教学生涯,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爱心、责任和奉献。

一、严谨治学,安教乐教

高校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同时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崇高理想的布道者、社会规范和价值的传递者。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责任,首先就要有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从教以来,我讲授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利用周末和晚上给学生开设过有关法律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目前主要给法学专业的学生讲授《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和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我认真讲授每一门课,每一次课。我一直认为,每门课的第一节课的前30分钟尤其关键,它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每门课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将教材体系和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每门课的第一节课上,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目录,如何通过目录来宏观把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体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法律理论与法条规定、法律理论与司法考试真题有机结合。同时,在法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法条悦读”活动,每次课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讲台上大声朗读法律条文。通过“法条悦读”,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法律学习过程中法条的重要性,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努力参与教科研,以教科研促进教学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既要在教学上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又要努力做好科研。教学之余,十分注重自己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先后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安庆师范学院学报》、《教育与职业》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积极参与“质量工程”提升计划项目:主持校级教研项目2项;《刑事诉讼法学》校级优秀课程负责人;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参与校级优秀课程建设2门;参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项;参与校级教学团队2项。通过这些教科研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无私奉献,教书育人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少一点庸懒,多一份追求,少一点索取,多一份奉献。”我深知,无私奉献是师德之本。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不但关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但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困惑,课后对于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惑同样进行解惑和引导,直到其疙瘩解开,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自学校在2014级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以来,承担法学2014级、2015级和2016级学生的本科生导师工作。每学期都会利用工作之余最少三次以上集中给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交流,引导他们不但要牢固树立专业思想、积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注重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引导学生人格的完善。每当国家对法律进行重大修改,及时地给学生开展讲座,从法律修改的背景、主要内容、司法适用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最新的法律动态。对于学生报考有关法学专业的研究生或司法考试的咨询,无论是否本学院的学生,都会认真耐心的进行讲解和引导,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受益匪浅。

回顾过去的日子,忙碌而充实,心里留下了颇多感慨,也收获了许多感动。我爱我的家人,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同事,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感动于学生的认可,感动于学院老师给予我的支持,感动于学院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关心。自1994年来到学校,弹指一挥间,已经22个春秋。我一直庆幸我选择了教师这个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我无怨无悔。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会继续奋力拼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 辉煌的明天添砖加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