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闫石

发布人: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6-11-08   浏览次数:286

三尺讲台,绽放人生

卅年风雨,孕育春华秋实,三尺讲台,谱写桃李芬芳。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近三十个年头,深切体会到教育事业是一项既崇高光荣又复杂艰苦的事业,它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代代相传,影响了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发展。它需要具有献身精神的人来从事这项工作。因此,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一、以德为魂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变革转型期,各种问题杂陈,各种欲望涌动,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成为公知的代言人与实践者,坚持崇高的信念,固守道德的准则,要与良知为伴,与正义为伍,不屈从,不盲从。西方哲人说过,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最好的办法是让美德占据它。作为教师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应该让美德占据自己的灵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从教以来,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神圣和崇高。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在当今物欲横流、道德迷失的现实中,教师更应凸显其职业的使命和价值。我始终坚持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辞辛劳,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追求卓越。我利用所授课程孜孜不倦地进行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探讨社会问题,努力使学生成为有清醒的民主意识、不羁的独立精神及深刻的平等观念的公民。比如《中国文化概要》、《大学语文》等课程,不仅仅介绍知识点,了解中国文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主要的从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从悠远灿烂的文化中、从不同文明思想的碰撞中,感触五千年承载的厚重,找寻民族自强复兴的力量,从中西文化发展及比较的角度,找出我们民族灾难深重、积弱已久的原因,努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文精神、自由的理性思想,以及分辨是非、积极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既有承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又有强烈的现代民主国家的权利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为建设一个平等公平有尊严的现代民主社会而努力。同时课程以文化为背景,重在欣赏,发掘真善美,陶冶情操,使粗粝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沉静净化,挖掘出人性的闪光点,也从中认识社会,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人文情怀。

二、以爱为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特惠曾经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在实际工作中,我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力争做到因材施教;我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能够以最大的限度理解、宽容、善待学生。课堂上充分交流,了解他们的烦恼,帮助解决问题。课外之余,我还利用QQ、微信等交流工具,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情况和心理变化态势,耐心倾听、悉心指导,及时交流、答疑解惑。对学生,我倾注了全部热情,和他们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积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无论多忙,我都会通过电话、短信或电邮的方式给他们以安慰和引导。上课时,只要发现有学生情绪不正常,或学习主动性不高,我总会及时跟他们沟通,不少学生即使毕业多年、甚至走出国门了,还与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曾连续多年担任我院“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的仲裁,曾担任我校“扬帆文学社”的指导老师,给学生工作杂志写稿,辅导学生的各类竞赛文章等等,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三、以能为本

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文科教师,想要教好课不仅要有扎实的功底、娴熟的技能和科学的方法,还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与时俱进。我将业余时间大部用在钻研教学上,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遵循教育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课程结构,认真搜集所教课的最新知识信息,编写科学、实用的新教案。每次上课前必须对所讲知识融会贯通,决不带着模糊的问题上讲台。每一学期的授课任务都很繁重,但我毫无怨言,乐此不疲,每一门课都要寻找亮点,争取堂堂出彩,如《秘书实务》、《应用写作》与《礼仪》等课程,实用性很强,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列举大量案例,安排教学实践,加强练习力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很好,督导满意,学生受益。四次获校“教学优秀奖”奖项,三次荣获校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完成五项省级校级科研教学等项目,撰写教科研论文二十余篇。

三尺讲台,绚丽人生,使理想绽放,使生命辉煌。将职业做成事业,让工作变成兴趣,由生存成为体验,使人生得以精彩。我将在教育事业上继续努力,达到更高的境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