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至20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博雅大学堂——全国高等院校证据法学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近150名教师参加。我院人文学院教师杜蓓蕾、汪晓宇、张雷参加了本次研修。
研修期间,北京大学陈瑞华教授运用“从经验到理论”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刑事证据法的发展情况,梳理出以注重证据证明力为核心的“新法定证据注意”思潮;针对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的多元化“证据排除理论”;建立在定罪裁判、量刑裁判和程序性裁判基础上的“三元化证据体系理论”等学术研究的理论脉络,并与参会教师讨论了在证据法研究中进行理论创新的可能性以及主要路径。清华大学张卫平教授从证明标准的理解与运用、案件主要事实的认定原则与制度保障、事实认定中的经验法则及其运用等5个方面阐述了在民事诉讼中如何使用证据认定基本事实的方法和理论。北京大学傅郁林教授则从诉讼当事人、裁判者两种全然不同的角度,分析民事证明的逻辑链条,并尝试突破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学科壁垒,打通事实与法律的逻辑链接,以求达到庭审与裁判的逻辑同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洪淇首先从宏观角度展示了刑事证据分析的理论基础,结合一系列重要案例展示了刑事证据分析兴起的背景、基本要点和基本方法,然后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以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非法证据和鉴定意见为例展开刑事证据分析与审查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次研修,参会教师了解了证据法学的研究热点、发展方向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教学与科研水平,增进了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也展示了我校教师的风采。
(文:张雷; 图:杜蓓蕾;审核:邓英扣、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