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千年龙窑,出窑万彩”实践团赴宁国市港口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人:利昕云  发布时间:2023-07-15   浏览次数:205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推动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重点任务落细落实,在“非遗”传承中提升文化自信,7月10日至12日,人文学院“千年龙窑,出窑万彩”实践团在校研究生部副主任周伟教授的指导下,赴宁国市港口镇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0日至11日,团队到达宁国港口千年龙窑基地。在讲解员的带领和介绍下,团队成员了解到龙窑的组成、工艺流程、客户分布,并观摩窑器的制作过程。在匠人制窑的“捶打”过程中,讲解员提到“泥龙盘柱法”,这是一种古老的纯手工制作陶器的技艺,用粗细均匀的泥条做出各种形状的作品,技术难度大且只能由人工制作,如何传承、怎样传承成为该项技艺的发展难点。接着,团队到达基地内的工厂观摩胚体制作过程。厂内的温度非常高,通过匠人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这些半成品因为需要晾干,所以在炎热的天气只能靠风扇散热。高温酷暑下,匠人们依旧坚守传统、精益求精,让团队成员不禁感叹与敬佩。

7月12日,团队到达宁国金牛山陶业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与公司负责人孙成宏的深入交流,团队了解到港口镇目前只剩下8家活态龙窑仍在坚守,按照“产业+文化+旅游”的模式,正积极向文旅产业转型,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柴烧陶艺生产基地、全国非遗活态传承基地。根据前期的资料搜集及调研成果,团队成员对港口镇陶业及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相关思路与建议。最后,团队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交流研讨环节,团队成员纷纷表示,“非遗”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保护好“非遗”,就是在传承文化基因,守护民族文化的根和魂,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推进“非遗”进校园,推动“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让文化在一代代人的手中传承。

 (文:王节、利昕云;图:王玥晗、袁雨洁;审核:刘一、王中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