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校级一流学科
一、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经过3年的建设,到2022年,本学科达到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条件,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为建设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强力支撑。
(二)具体目标
1.师资队伍。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学科团队成员的学历职称结构和科研水平。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现有研究团队的研究能力。2022年,本学科主要学术队伍总人数达到32人,其中新增教授2人、博士7人。
2.人才培养。行政管理省级一流专业建设获得新进展。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就业率稳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省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研究生招生人数、报录比稳中有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断提高。
3.科学研究。激励广大教师多出高质量的成果,增强本学科点科研整体实力。获批国家基金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左右,科研经费210万元左右。出版专著教材3部,发表二类及以上期刊论文18篇左右。争取获得1项以上省级奖励。
4.学术交流。举办省级学术会议2次。选送40人左右到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建设期内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40人来校访问交流。积极开展与省内外高校相关学科、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研究。
5.社会贡献。承担横向课题20项,调研报告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提供专业培训200人次。
(三)预期标志性成果
1.师资队伍。本学科主要学术队伍总人数达到32人,其中新增教授2人、博士7人。
2.人才培养。行政管理省级一流专业建设获得新进展。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就业率稳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省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研究生招生人数、报录比稳中有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断提高。
3.科学研究方面。获批国家基金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左右,科研经费210万元左右。出版专著教材3部,发表二类及以上期刊论文18篇左右。争取获得1项以上省级奖励。
4.学术交流。每年选送10人左右到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8人∕年来校访问交流。举办省级学术会议2次。
5.社会贡献。承担横向课题20项。提供专业培训200人次。
(四)分年度目标
1.2020年目标
师资队伍:引进博士2-3人;安排1-2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研修。
人才培养:新增1-2个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参加研究生案例大赛等学科竞赛;邀请校外专家指导研究生培养(论文选题论证、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获批省级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1项。
科学研究:出版专著教材1部,发表二类及以上期刊论文6篇左右;购买专业图书资料。加强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购买图书资料。获批国家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8项。科研经费70万元。
学术交流:主办省级学术会议1次;选送10人左右到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8人次来校访问交流。
社会贡献:承担横向课题4项,提交研究报告2篇,提供专业培训40人次等。
2.2021年目标
师资队伍:引进博士2-3人;安排1-2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研修。
人才培养:新增2-3个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参加研究生案例大赛等学科竞赛;邀请校外专家指导研究生培养(论文选题论证、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获批省级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1项。
科学研究:出版专著教材1部,发表二类及以上期刊论文6篇左右;购买专业图书资料。加强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购买图书资料。获批国家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8项。科研经费70万元。
学术交流:选送10人左右到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8人次来校访问交流。
社会贡献:承担横向课题6项,提交研究报告3篇,提供专业培训40人次等。
3.2022年目标
师资队伍:引进博士1-2人;安排1-2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研修。
人才培养:新增2-3个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参加研究生案例大赛等学科竞赛;邀请校外专家指导研究生培养(论文选题论证、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
科学研究:出版专著教材1部,发表二类及以上期刊论文6篇左右;购买专业图书资料。加强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购买图书资料。获批国家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8项。科研经费70万元。
学术交流:主办省级学术会议1次;选送10人左右到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8人次来校访问交流。
社会贡献:承担横向课题6项,提交研究报告3篇,提供专业培训40人次等。
分年度建设任务
| |||||
年度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社会贡献 |
2020 | 引进博士2-3人;安排1-2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研修 | 新增1-2个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参加研究生案例大赛等学科竞赛;邀请校外专家指导研究生培养(论文选题论证、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获批省级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1项。 | 出版专著教材1部,发表二类及以上期刊论文6-8篇;购买专业图书资料。加强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购买图书资料。获批国家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8项。科研经费70万元。 | 主办省级学术会议1次,选送10人左右到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8人次来校访问交流。 | 承担横向课题4项,提交研究报告2篇,提供专业培训40人次等 |
2021 | 引进博士2-3人;安排1-2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研修 | 新增2-3个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参加研究生案例大赛等学科竞赛;邀请校外专家指导研究生培养(论文选题论证、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获批省级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1项。 | 出版专著教材1部,发表二类及以上期刊论文6-8篇;购买专业图书资料。加强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购买图书资料。省部级科研项目7-8项。科研经费70万元。 | 选送10人左右到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8人次来校访问交流。 | 承担横向课题6项,提交研究报告3篇,提供专业培训40人次等 |
2022 | 引进博士1-2人;安排1-2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研修 | 新增2-3个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参加研究生案例大赛等学科竞赛;邀请校外专家指导研究生培养(论文选题论证、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 | 出版专著教材1部,发表二类及以上期刊论文6-8篇;购买专业图书资料。加强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购买图书资料。获批国家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8项。科研经费70万元。 | 主办省级学术会议1次;选送10人左右到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8人次来校访问交流。 | 承担横向课题6项,提交研究报告3篇,提供专业培训40人次等 |
二、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学科特色内涵建设
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及安徽省实际,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技术等角度对地方治理的实践探索进行全面考察和理论分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二)加强学科师资和团队建设
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求,通过重点引进与重点培养,培育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领军人物,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带动本学科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
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扶持力度,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外和国内一流大学进修学习,使其迅速成长为学术骨干。充分利用校内外和学科内外的优质资源,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创新团队,开展学术合作和团队攻关。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加强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对照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要求,突出地方治理特色,在学术论文、著作、教材成果,科研项目和经费,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数量和质量要求上积极努力,取得明显进步。特别是在科研成果获奖(省部级以上)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完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身学术研究、取得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实效性,为地方政府制订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提供决策咨询,不断提高本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影响力。
加强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校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完善相关学科教学科研的图书文献资料、数据库、设施和科研场地等实验室平台。
(四)加强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访学交流,拓展研究视野。鼓励和支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国际性和国家、地区的学术会议,提高他们与国际、国内学术界对话的能力,扩大本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继续推动与国际知名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机制。邀请更多的本学科国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和讲授课程。举办定期与不定期的、高水平的学术论坛与学术会议和培训班。
(五)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
适度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注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充分发挥科研先导作用,以创新性科研成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不断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组织编写高水平的研究生教材,把科研成果、学科动态融入教学。
(六)加强物质支持和经费保障
加强对学科建设各方面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实现学科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合理利用经费,完善激励政策,提高师生在学科建设上的积极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平台建设,显著改进和提升教学科研软硬件功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物质基础。
三、学科队伍
序号 | 姓名 | 所在学科方向 | 职称/导师类型 | 最高学位 | 备注 |
1 | 刘 军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教授/硕导 | 博士 | 学术带头人 |
2 | 叶常林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教授/硕导 | 硕士 | 学术骨干 |
3 | 张 勇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副教授/硕导 | 在读博士 | 学术骨干 |
4 | 张 雷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副教授 | 博士 | 学术骨干 |
5 | 王存胜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副教授 | 硕士 | 学术骨干 |
6 | 胡 军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讲师/硕导 | 博士 | 学术骨干 |
7 | 方浩伟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讲师 | 博士 | 学术骨干 |
8 | 鲍 琴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讲师 | 博士 | 学术骨干 |
9 | 邵志超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讲师 | 在读博士 | 学术骨干 |
10 | 梅 琼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讲师 | 在读博士 | 学术骨干 |
11 | 秦广虎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副教授 | 硕士 | 学术骨干 |
12 | 孙德茹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讲师 | 硕士 | 学术骨干 |
13 | 包先康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教授/硕导 | 博士 | 学术带头人 |
14 | 董金权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教授/硕导 | 硕士 | 学术骨干 |
15 | 金艾裙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教授/硕导 | 硕士 | 学术骨干 |
16 | 余承海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教授/硕导 | 博士 | 学术骨干 |
17 | 李 琛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研究馆员 | 硕士 | 学术骨干 |
18 | 闫 石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副教授 | 硕士 | 学术骨干 |
19 | 周 纯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讲师/硕导 | 博士 | 学术骨干 |
20 | 李 飞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讲师 | 在读博士 | 学术骨干 |
21 | 孙 丽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讲师 | 硕士 | 学术骨干 |
22 | 黄海燕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讲师 | 硕士 | 学术骨干 |
23 | 蒋 艳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讲师 | 硕士 | 学术骨干 |
24 | 吴燕民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讲师 | 硕士 | 学术骨干 |
25 | 周 伟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创新 | 教授/硕导 | 博士 | 学术带头人 |
26 | 邹 俊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创新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学术骨干 |
27 | 王 弘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创新 | 教授/硕导 | 硕士 | 学术骨干 |
28 | 汪茂泰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创新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学术骨干 |
29 | 俞 葵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创新 | 副教授/硕导 | 硕士 | 学术骨干 |
30 | 杜蓓蕾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创新 | 副教授 | 硕士 | 学术骨干 |
31 | 汪晓宇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创新 | 副教授 | 硕士 | 学术骨干 |
32 | 鲍 雨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创新 | 讲师 | 博士 | 学术骨干 |
33 | 邓 琼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创新 | 讲师 | 博士 | 学术骨干 |
34 | 路稳玲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创新 | 讲师 | 博士 | 学术骨干 |
35 | 曹刚果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创新 | 讲师 | 博士 | 学术骨干 |
36 | 张 茜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创新 | 讲师 | 硕士 | 学术骨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