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环学院六月份“教授∙博士月度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06-29   浏览次数:1072


628日下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六月份教授博士月度学术论坛”按计划在学院第一会议室举行,高分子系吴红娥、应用化学系钱银银和杨超三位博士分别作了主题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徐大勇主持。

吴红娥博士主要从事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以及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尤其是钙钛矿与高分子复合发光材料的合成,相关光学器件的构筑。她在题为“钙钛矿量子点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的报告中,介绍了量子点发光材料的发展过程和当前量子点发光材料研究热点,并着重介绍了钙钛矿量子点发光材料的结构、合成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主要的解决方式及其应用领域。

钱银银博士主要从事多功能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与性能方面的研究。他的报告题目为“基于液相体系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与表面修饰”,以液相反应体系为主线,介绍以此反应体系制备出的低维无机纳米材料,并探索其结构中出现的超晶格现象,通过调节不同反应参数,提出产生此现象合理的生长机理;并以此结构作为基础,通过构筑纳米尺度光电子器件,进一步研究其相关物理性质。同时,在所制备的纳米颗粒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研究其在蛋白质萃取与分离方面的应用。

杨超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先进电池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关注碱性体系中锌负极充放电过程物质重构现象及纤维素基凝胶剂对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影响机制。在题为“水系二次锌基电池电极物质重构及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以金属Zn/ZnO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碱性二次锌电池的安全、廉价的优点和在充放电过程中,锌负极产生形变、枝晶生长、析氢腐蚀和表面钝化等缺点,介绍了CMC对锌负极析氢腐蚀、还原过程与形变等的影响,以及氧化锌膏电极和电解液中CMC对锌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锌负极析氢以及由此带来的电极形变与正负极库仑效率失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会后,报告人与现场师生就相关研究领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文/图:阚清华;审核:徐大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