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部、中心,各班级:
为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安徽合力杯” 第十一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院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组织
本次竞赛由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承办,院团委协办。
二、参赛对象
凡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 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三、参赛作品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实用性。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6个学科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其中学术论文在8000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左右。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
3.科技发明制作类。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四、作品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即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2.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两大类。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3.参赛作品至少由1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作品完成竞赛申报后,作品题目、作者、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不得变动。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5.鼓励已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或已申请专利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申报。
6.作品及所附的有关材料一般应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五、赛程安排
1.参赛准备(2022年12月-2023年3月)
各系部、中心要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各专业负责人、专家教授等相关人员围绕选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选题可参考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具体见附件),请各位老师积极动员、指导有实力或有潜力的同学根据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及竞赛评审规则(具体见附件)认真选题,积极参赛,各参赛选手应充分利用寒假制作(撰写)作品,做好参赛准备。赛事交流QQ群:155837282。
2.学院预赛(2023年3月3日前)
根据赛事要求,所有参赛作品于2023年3月3日(周五)17:00点之前发到指定邮箱ahpuxjct@126.com(电子版,附件1、附件2),纸质版于2023年3月2日-3日(周四、周五)17:00交到机械学院3-1-208办公室。
3.学院决赛(2023年3月10日前)
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对上报的作品进行复审,遴选其中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作品决赛中,选手以PPT形式汇报作品,现场展示作品或论文,接受专家咨询答辩,选手现场解答。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为基本评判标准进行评审。择优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校赛。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安徽合力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备战全省第十届和全国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三抓”理念和“三全六专”育人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各系部、中心、班级要高度重视,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
2.精心组织。各系部、中心、班级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激发同学的创造精神和参与热情,精心组织作品撰写(制作)和选拔工作。特别是要为参赛学生做好服务,多方面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在专业指导教师、仪器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要调动专业负责人、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竞赛的指导,重点从选题等源头性环节重点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和层次,使“安徽合力杯”成为创新性人才培育的有效载体。根据工作要求,原则上各系部参赛学生数不少于学生数的10%,参赛项目数应不低于系部学生数的1%,指导教师人数占在职专任教师总数比例不少于6%。
3.健全机制。各系部要注重将“安徽合力杯”竞赛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与学生的各类创新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广大本科生、研究生积极参与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动员更多的专业老师参与竞赛指导工作,形成浓厚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氛围。原则上学院每个研究生导师要指导和动员不低于一个研究生团队参赛。学术科技类社团的指导老师原则上要指导社团学生至少提交1件作品,依此推动学生社团组建核心团队、凝练科研方向、确定创新项目,实施滚动发展。
4.对于参加“安徽合力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后期在申报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优先推荐。
六、奖项设置
一、二、三等奖数目分别为参赛作品的10%、20%、30%,并颁发荣誉证书。
联系人:
本科生组,钟相强老师,电话:18255389673;
研究生组,王安恒老师,电话:19556276213。
相关附件材料:附件.zip
机械工程学院
2022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