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研究生教育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2-05-25 15:34:03   点击:246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代码: 083200 )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1

一、本学科、专业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我校重点建设学科与博士点建设方向之一,2006年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二级硕士点获批,并于2007年开始招生,是我校最早招收硕士的4个学科点之一,2011年获食品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2年开始招收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生。拥“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米制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在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与生物转化利用方面具有学科优势,逐步形成食品科学基础好、校企科研结合紧密的办学特色。目前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5人。近5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及企业科技服务项目30余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篇。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掌握食品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新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创新型应用人才。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位

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三,最长不得超过四年,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四、主要研究方向

1. 食品营养与健康

2. 粮油工程

3. 食品生物技术

4.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五、课程体系、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必修环节 学分设置表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

备注

公共学位课

000000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2

必修7学分

0000001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2

18/1

000000111

英语精读与听力

1

75/2.5

000000112

实用英语写作

1-2

45/1.5

000000113

学术英语

2

45/1.5

000000114

科技英语阅读

1

30/1

专业学位课

083200201

高级食品化学(双语)

1

36/2

必修≥10学分

083200202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

1

36/2

083200203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

1

48/3

083200204

食品营养与健康

1

36/2

083200205

食品生物技术与工程  

1

36/2

 

 

 

 

公共选修课

000000401

跨文化交际(英语)

2

30/1

所有专业必选

000000403

论文写作指导

2

18/1

所有专业必选

专业选修课

083600203

生物信息学与应用统计

1

36/2

必修≥12学分

083200301

生化实验方法与技术

2

36/2

083200302

粮油加工学

1

36/2

083200303

食品酶学

1

36/2

086000202

分析与检测技术进展

1

36/2

083200304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

1

36/2

083200305

食品胶体化学

2

36/2

083200306

食品绿色加工

2

36/2

083200307

功能性食品设计与研发

2

36/2

083200308

食品科技论文检索与写作

1

36/2

083200309

天然活性物质分离与应用

2

36/2

补修课程

 

食品加工技术原理

12

40

由导师指定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学生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食品分析

12

60

 

食品工艺学

12

40

课程考核要求:学位课考试;非学位课考试或考查

必修环节

200000101

教学科研实践

1-5

1

 

200000102

1-5

1

200000103

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

3

0

200000104

论文中期检查

4

0

200000106

社会责任

1-6

3

毕业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31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1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

六、必修环节

1. 教学科研实践:要求完成不少于40学时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包括担任导师助教,从事本科专业课程的讲授、辅导和答疑,指导本科生实习、实验、毕业论文;协助导师参与除学位论文课题以外的科研实验;去相关企业进行课题的调研和实践等活动。考核合格者计1分。

2. 在学制期内必需完成1篇读书报告;内容应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且反映该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参考文献不低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数目不低于参考文献总数目的60%。在规定的学期内,根据所做课题,参加全国学术会议或面向全院(或该专业)师生举办一场相关的学术讲座。每位同学必须参加不少于10场的学术讲座。考核合格者计1分。

3. 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根据论文选题,认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课题论文综述1篇,并设计合理科学的实验方案,开展预研实验工作,按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必修,不计学分。

4. 论文中期检查:必修,不计学分。

5. 社会责任:参照《 大学生社会责任学分认定标准》执行,考核合格者计3分。

七、学位论文及相关要求

1.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2. 论文选题: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课题,鼓励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应用型课题,在第二学期确定论文研究方向,第三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

3. 开题报告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写出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的详细论证),经导师审核同意,进行论文开题,并报研究生处备案。开题一般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字数应在5000字左右,主要参考文献应在3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不低于50%,近5年文献应不少于50%

4.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

5. 论文答辩:必需以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或以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二类以上(含二类)公开出版物上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篇);修满学分、通过各项考核环节并且学位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和外审后,才具有答辩资格,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期中进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