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研究生教育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生物工程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2-05-25 15:36:25   点击:253

  生物与食品工程  学院  生物工程  专业 (代码: 083600 )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本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以生物产品需求为导向,融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性设计、优化和改造生物体系与功能,着重解决基于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系统工程技术问题。

本学科依托发酵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组建了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微生物药物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研究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现已形成了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生物制药与载体材料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工程、生物质资源化与环境生物治理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方向着重研究微生物细胞选育与遗传改造、细胞培养、代谢途径的重构、代谢流分析、培养过程的调控与优化、生产工艺的放大、目标产品的分离提纯以及传统发酵产业技术升级;生物制药与载体材料工程方向着重研究微生物来源的新药筛选、新型多肽类药物的开发、手性药物的制备以及药用植物栽培、植物活性成分和功能的研究;生物催化与转化工程方向着重研究生物催化剂()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过程工程、生物催化应用;生物质资源化与环境生物治理方向主要开展高效降解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生物大分子用酶的创制,利用代谢工程技术手段改造功能微生物,对木质纤维素实行分级逐步利用,耦合高值生物基化学品的生产,最终实现对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高效利用,建立生物质全组分炼制技术体系。

生物工程学科现有专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24人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2.8%,其中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 “中青年拔尖人才”6人,安徽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1个。近年来,先后承担和完成了80余项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主持教育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6项,安徽省科技厅科研计划项目7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10项;获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芜湖市科技进步奖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50多篇,出版专著2部。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适应国家和区域生物工程产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掌握本学科及现代生物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新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从事所在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创新型应用人才。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位

三年;学习年限3-5年;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四、主要研究方向

1. 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

2. 生物制药与载体材料工程

3. 生物催化与转化工程

4. 生物质资源化与环境生物治理

五、课程体系、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1. 课程体系设置表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

备注

公共学位课

000000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2

必修7学分

0000001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2

18/1

000000111

英语精读与听力

1

75/2.5

000000112

实用英语写作

1-2

45/1.5

000000113

学术英语

2

45/1.5

000000114

科技英语阅读

1

30/1

专业学位课

08360020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

36/2

必修≥10学分

083600202

微生物学及应用

1

36/2

083600203

合成生物学

1

36/2

086000202

分析与检测技术进展

1

36/2

083600203

生物信息学与应用统计

1

36/2

 

 

 

 

公共选修课

000000401

跨文化交际(英语)

2

30/1

所有专业必选

000000403

论文写作指导

2

18/1

所有专业必选

专业选修课

083600301

现代生化分离工程

2

36/2

必修≥12学分

083600302

纳米生物技术

2

36/2

083600303

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2

36/2

083600304

与生物催化

2

36/2

086000305

生物制药技术与工程

2

36/2

083600305

生物材料学

2

36/2

083600306

生物过程建模与优化

2

36/2

083600307

生化反应工程

1

36/2

086000306

天然药物化学

2

36/2

补修课程

 

微生物学

 

60

由导师指定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学生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分子生物学

 

50

 

生物化学

 

60

课程考核要求:学位课考试;非学位课考试或考查

必修环节

200000101

教学科研实践

1-5

1

 

200000102

1-5

1

200000103

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

3

0

200000104

论文中期检查

4

0

200000106

社会责任

1-6

3

2. 学分要求

1)总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包括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必修环节5个学分。

2)课程考核要求:学位课一律采用笔试,选修课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笔试、口试、课程论文或考核实验技能等。

六、必修环节

1. 教学科研实践:要求完成不少于40学时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包括担任导师助教,从事本科专业课程的讲授、辅导和答疑,指导本科生实习、实验、毕业论文;协助导师参与除学位论文课题以外的科研实验;去相关企业进行课题的调研和实践等活动。考核合格者计1分。

2. 在学制期内必需完成1篇读书报告;内容应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且反映该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参考文献不低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数目不低于参考文献总数目的60%。在规定的学期内,根据所做课题,参加全国学术会议或面向全院(或该专业)师生举办一场相关的学术讲座。每位同学必须参加不少于10场的学术讲座。考核合格者计1分。

3. 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根据论文选题,认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课题论文综述1篇,并设计合理科学的实验方案,开展预研实验工作,按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必修,不计学分。

4. 论文中期检查:必修,不计学分。

5. 社会责任:参照《 大学生社会责任学分认定标准》执行,考核合格者计3分。

七、学位论文及相关要求

1.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2. 论文选题: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课题,鼓励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应用基础型课题,在第二学期确定论文研究方向,第三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

3. 开题报告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写出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的详细论证),经导师审核同意,进行论文开题,并报研究生处备案。一般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字数应在5000字左右,主要参考文献3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低于50%

4.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

5. 论文答辩:必需以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或以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二类以上(含二类)公开出版物上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篇);修满学分、通过各项考核环节并且学位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和外审后,才具有答辩资格,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期中进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