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代码:086000)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简介
生物与医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相关领域方向范围大、口径宽、覆盖面广,和多个工程技术类别或领域交叉融合,已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和希望的朝阳产业。生物与医药类相关领域的发展必将对人类与社会进步发挥重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
我校本类别是在原生物工程(085238)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和安徽省学位办有关专业学位授权点调整通知要求,对应调整为生物与医药(086000)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经申请备案,从2020年开始招生。本授权点以生物与医药产品需求为导向,融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性设计、优化和改造生物体系与功能,着重解决生物与医药领域研究成果产业化面临的技术与工程问题。
该学位点拥有发酵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工程校级博士立项支撑学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建有安徽省工业微生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古井共建)、安徽省微生物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宇药业共建)、安徽省米制方便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福碗粥共建)等7个省级研究平台和 微生物发酵制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及生物质发酵省级科研创新团队。与丰原集团、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药明康德集团、古井集团、同福碗粥集团、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大型著名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实习实践基地。
该学位点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学位导师20人。聘请清华大学邢新会教授、江南大学堵国成教授、苏州大学杨凯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还聘有企业导师15人。
二、培养目标
“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本专业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 具有健康的体魄与心理素质。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生物技术与工程
2. 生物制药工程
3. 食品工程
四、学制、学习年限及毕业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五、课程体系、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1.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必修环节、实践环节学分设置如下: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学分 | 备注 |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学位课 | 000000114 | 科技英语阅读 | 1 | 30/1 | 必修5学分 | ||
000000112 | 实用英语写作 | 1 | 30/1 | |||||
0000001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2 | |||||
0000001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2 | 18/1 | |||||
专业学位课 | 000000204 | 高等工程数学 | 1 | 36/2 | 必修10学分 | |||
086000201 | 现代生物学理论与技术 | 1 | 36/2 | |||||
086000202 | 分析与检测技术进展 | 1 | 36/2 | |||||
086000203 | 高级生物化学 | 1 | 36/2 | |||||
086000204 | 合成生物学 | 2 | 36/2 | |||||
非
学
位
课
程 | 公共选修课 | 000000402 | 知识产权 | 2 | 20/1 | 必选4学分 | ||
000000302 | 工程伦理 | 1 | 18/1 | |||||
000000403 | 论文写作指导 | 1 | 18/1 | |||||
000000303 | 人文素养 | 1 | 16/1 | |||||
专业选修课 | 086000301 | 生物信息学与应用统计 | 2 | 36/2 | 必选4学分 | |||
086000302 | 现代生化分离工程与应用 | 1 | 36/2 | |||||
086000303 | 基因工程 | 2 | 36/2 | 生物技术与工程方向 选修课≥4学分 | ||||
086000304 | 发酵工程原理 | 2 | 36/2 | |||||
086000305 | 微生物生理与代谢调控 | 1 | 36/2 | |||||
086000306 | 酶工程与生物催化 | 1 | 36/2 | |||||
086000307 | 生物制药技术与工程 | 2 | 36/2 | 生物制药工程方向 选修课≥4学分 | ||||
086000308 | 天然药物化学 | 2 | 36/2 | |||||
083600302 | 纳米生物技术 | 2 | 36/2 | |||||
083600309 | 生化反应工程 | 1 | 36/2 | |||||
086000410 | 药事法规 | 2 | 36/2 | |||||
083200306 | 食品绿色加工 | 2 | 36/2 | 食品工程方向选修课≥4学分 | ||||
083200205 | 食品生物技术与工程 | 2 | 36/2 | |||||
083200204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1 | 36/2 | |||||
083200304 |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 | 1 | 36/2 | |||||
补修课程 |
| 微生物学 | 1、2 | 60 | 由导师指定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学生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 |||
| 分子生物学 | 1、2 | 50 | |||||
| 生物化学 | 1、2 | 60 | |||||
课程考核要求:学位课考试;非学位课考试或考查 | ||||||||
必修环节 | 200000102 |
| 1-3 | 1 |
| |||
200000103 | 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 | 2 | 不计学分 | |||||
200000104 | 论文中期检查 | 3 | 不计学分 | |||||
200000106 | 社会责任 | 1-6 | 3 | |||||
实践环节 | 300000101 | 专业实践 | 6 | 按照指导意见 |
2. 学分要求
毕业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7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5学分,实践环节6个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六、必修环节
1. 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不计学分。
2. 。学院和学科及其团队开展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次数达到10次以上。以现场签到、会议通知、会议论文、墙报或学术交流心得体会等为依据考核。达到要求,计1学分。
3. 社会责任学分参照《 大学生社会责任学分认定标准》执行,每学年1学分。
七、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是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工程实践及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日制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课题研发等形式,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学校导师或学校及企业导师协商决定。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高效生产。实践环节结束时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由导师和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提交学院教授委员会认定,达到要求计6学分。
考核合格后,达到要求计6学分。
八、科研与学位论文
(包括: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
1. 目的和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2. 学位论文选题的形式与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企业的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最好是从企业的工程项目中提出问题,进行课题立项研究。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也可以是工程设计类、产品开发类或试验研究类论文。主要形式可以是:
(1) 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直接来源于生物与医药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材料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 工程设计类学位论文。综合生物与医药专业的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设计工具等,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工程设计。
(3) 产品研发类学位论文。来源于生物与医药工程领域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各类应用软件开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了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4) 试验研究类学位论文。针对某个试验对象或试验任务开展的专门大型或工艺试验研究,或目前尚无标准规范的试验方法研究。
学位论文的结构应符合不同形式的要求,应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述规范。学位论文包括封面、摘要、诚信与知识产权声明、正文、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致谢等组成部分。正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概念清晰、层次分明、用词准确、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数据可靠,引用他文应明确标注。
3. 论文开题及中期考核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须体现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生物与医药领域的工程理论、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须联系工程实际、重点突出;应能反映工作成果的实用性与新颖性;须突出社会性、经济型和使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分为产品研发类、工程设计类、应用研究类、工程/项目管理类、调研报告等。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撰写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同意,进行论文开题,并报研究生处备案。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论文自开题后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于1年。
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按照研究生手册相关规定执行。
4. 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进行。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按规定修满学分、通过各项考核环节并且学位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和外审,并且其学术成果须达《 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校学位字〔2021〕3号)中的要求,才具有答辩资格。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位企业的专家。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实行全日制培养方式。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入学后1-1.5学期内完成;其它课程和实践环节可在入学后2-4学期内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企事业单位、工程中心和校内外研究生实践基地完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该学位点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可被授予该学位点专业硕士学位。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代码:086000)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简介
生物与医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相关领域方向范围大、口径宽、覆盖面广,和多个工程技术类别或领域交叉融合,已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和希望的朝阳产业。生物与医药类相关领域的发展必将对人类与社会进步发挥重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
我校本类别是在原生物工程(085238)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和安徽省学位办有关专业学位授权点调整通知要求,对应调整为生物与医药(086000)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经申请备案,从2020年开始招生。本授权点以生物与医药产品需求为导向,融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性设计、优化和改造生物体系与功能,着重解决生物与医药领域研究成果产业化面临的技术与工程问题。
该学位点拥有发酵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工程校级博士立项支撑学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建有安徽省工业微生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古井共建)、安徽省微生物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宇药业共建)、安徽省米制方便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福碗粥共建)等7个省级研究平台和 微生物发酵制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及生物质发酵省级科研创新团队。与丰原集团、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药明康德集团、古井集团、同福碗粥集团、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大型著名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实习实践基地。
该学位点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学位导师20人。聘请清华大学邢新会教授、江南大学堵国成教授、苏州大学杨凯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还聘有产业教授5人、企业导师15人。
二、培养目标
“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本专业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 具有健康的体魄与心理素质。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生物技术与工程
2. 生物制药工程
3. 食品工程
四、学制、学习年限及毕业学分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五、课程体系、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1.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必修环节、实践环节学分设置如下: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学分 | 备注 |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学位课 | 000000114 | 科技英语阅读 | 1 | 30/1 | 必修5学分 | ||
000000112 | 实用英语写作 | 1 | 30/1 | |||||
0000001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2 | |||||
000000103(或000000104) | 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2 | 18/1 | |||||
专业学位课 | 000000204 | 高等工程数学 | 1 | 36/2 | 必修10学分 | |||
086000201 | 现代生物学理论与技术 | 1 | 36/2 | |||||
086000202 | 分析与检测技术进展 | 1 | 36/2 | |||||
086000203 | 高级生物化学 | 1 | 36/2 | |||||
086000204 | 合成生物学 | 1 | 36/2 | |||||
非
学
位
课
程 | 公共选修课 | 000000402 | 知识产权 | 2 | 20/1 | 必选4学分 | ||
000000302 | 工程伦理 | 1 | 18/1 | |||||
000000403 | 论文写作指导 | 1 | 18/1 | |||||
000000303 | 人文素养 | 1 | 16/1 | |||||
专业选修课 | 083600203 | 生物信息学与应用统计 | 2 | 36/2 | 必选4学分 | |||
086000301 | 现代生化分离工程 | 2 | 36/2 | |||||
086000302 | 基因工程 | 2 | 36/2 | 生物技术与工程方向 选修课≥4学分 | ||||
086000303 | 发酵工程原理 | 2 | 36/2 | |||||
086000304 | 微生物生理与代谢调控 | 2 | 36/2 | |||||
083600303 | 酶工程与生物催化 | 2 | 36/2 | |||||
086000305 | 生物制药技术与工程 | 2 | 36/2 | 生物制药工程方向 选修课≥4学分 | ||||
086000306 | 天然药物化学 | 2 | 36/2 | |||||
083600301 | 纳米生物技术 | 2 | 36/2 | |||||
083600306 | 生化反应工程 | 2 | 36/2 | |||||
086000307 | 药事法规 | 2 | 36/2 | |||||
083200306 | 食品绿色加工 | 2 | 36/2 | 食品工程方向选修课≥4学分 | ||||
083200205 | 食品生物技术与工程 | 2 | 36/2 | |||||
083200204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2 | 36/2 | |||||
083200304 |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 | 2 | 36/2 | |||||
补修课程 |
| 微生物学 | 1、2 | 60 | 由导师指定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学生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 |||
| 分子生物学 | 1、2 | 50 | |||||
| 生物化学 | 1、2 | 60 | |||||
课程考核要求:学位课考试;非学位课考试或考查 | ||||||||
必修环节 | 200000102 |
| 1-3 | 1 |
| |||
200000103 | 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 | 2 | 不计学分 | |||||
200000104 | 论文中期检查 | 3 | 不计学分 | |||||
200000106 | 社会责任 | 1-6 | 3 | |||||
实践环节 | 300000101 | 专业实践 | 6 | 按照指导意见 |
2. 学分要求
毕业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7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5学分,实践环节6个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六、必修环节
1. 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不计学分。
2. 。参加单位或相关协会、协会组织的相关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次数达到5次以上。以学术交流报告、会议通知、会议论文、墙报或心得体会等为依据考核。达到要求,计1学分。
3. 社会责任学分参照《 大学生社会责任学分认定标准》执行,每学年1学分。
七、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是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工程实践及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课题研发等形式,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学校导师或学校及企业导师协商决定。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高效生产。实践环节结束时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由导师和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提交学院教授委员会认定,达到要求计6学分。
八、科研与学位论文
(包括: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
1. 目的和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2. 学位论文选题的形式与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企业的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最好是从企业的工程项目中提出问题,进行课题立项研究。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也可以是工程设计类、产品开发类或试验研究类论文。主要形式可以是:
(1) 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直接来源于生物与医药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材料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 工程设计类学位论文。综合生物与医药专业的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设计工具等,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工程设计。
(3) 产品研发类学位论文。来源于生物与医药工程领域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各类应用软件开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了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4) 试验研究类学位论文。针对某个试验对象或试验任务开展的专门大型或工艺试验研究,或目前尚无标准规范的试验方法研究。
学位论文的结构应符合不同形式的要求,应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述规范。学位论文包括封面、摘要、诚信与知识产权声明、正文、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致谢等组成部分。正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概念清晰、层次分明、用词准确、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数据可靠,引用他文应明确标注。
3. 论文开题及中期考核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须体现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生物与医药领域的工程理论、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须联系工程实际、重点突出;应能反映工作成果的实用性与新颖性;须突出社会性、经济型和使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分为产品研发类、工程设计类、应用研究类、工程/项目管理类、调研报告等。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撰写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同意,进行论文开题,并报研究生处备案。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论文自开题后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于1年。
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按照研究生手册相关规定执行。
4. 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进行。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按规定修满学分、通过各项考核环节并且学位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和外审,并且其学术成果须达《 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校学位字〔2021〕3号)中的要求,才具有答辩资格。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位企业的专家。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实行全日制培养方式。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入学后1-1.5学期内完成;其它课程和实践环节可在入学后2-4学期内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企事业单位、工程中心和校内外研究生实践基地完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该学位点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可被授予该学位点专业硕士学位。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代码:086000)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简介
生物与医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相关领域方向范围大、口径宽、覆盖面广,和多个工程技术类别或领域交叉融合,已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和希望的朝阳产业。生物与医药类相关领域的发展必将对人类与社会进步发挥重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
我校本类别是在原生物工程(085238)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和安徽省学位办有关专业学位授权点调整通知要求,对应调整为生物与医药(086000)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经申请备案,从2020年开始招生。本授权点以生物与医药产品需求为导向,融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性设计、优化和改造生物体系与功能,着重解决生物与医药领域研究成果产业化面临的技术与工程问题。
该学位点拥有发酵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工程校级博士立项支撑学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建有安徽省工业微生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古井共建)、安徽省微生物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宇药业共建)、安徽省米制方便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福碗粥共建)等7个省级研究平台和 微生物发酵制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及生物质发酵省级科研创新团队。与丰原集团、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药明康德集团、古井集团、同福碗粥集团、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大型著名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实习实践基地。
该学位点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学位导师20人。聘请清华大学邢新会教授、江南大学堵国成教授、苏州大学杨凯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还聘有企业导师15人。
二、培养目标
“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本专业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 具有健康的体魄与心理素质。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生物技术与工程
2. 生物制药工程
3. 食品工程
四、学制、学习年限及毕业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五、课程体系、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1.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必修环节、实践环节学分设置如下: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学分 | 备注 |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学位课 | 000000114 | 科技英语阅读 | 1 | 30/1 | 必修5学分 | ||
000000112 | 实用英语写作 | 1 | 30/1 | |||||
0000001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2 | |||||
0000001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2 | 18/1 | |||||
专业学位课 | 000000204 | 高等工程数学 | 1 | 36/2 | 必修10学分 | |||
086000201 | 现代生物学理论与技术 | 1 | 36/2 | |||||
086000202 | 分析与检测技术进展 | 1 | 36/2 | |||||
086000203 | 高级生物化学 | 1 | 36/2 | |||||
086000204 | 合成生物学 | 2 | 36/2 | |||||
非
学
位
课
程 | 公共选修课 | 000000402 | 知识产权 | 2 | 20/1 | 必选4学分 | ||
000000302 | 工程伦理 | 1 | 18/1 | |||||
000000403 | 论文写作指导 | 1 | 18/1 | |||||
000000303 | 人文素养 | 1 | 16/1 | |||||
专业选修课 | 086000301 | 生物信息学与应用统计 | 2 | 36/2 | 必选4学分 | |||
086000302 | 现代生化分离工程与应用 | 1 | 36/2 | |||||
086000303 | 基因工程 | 2 | 36/2 | 生物技术与工程方向 选修课≥4学分 | ||||
086000304 | 发酵工程原理 | 2 | 36/2 | |||||
086000305 | 微生物生理与代谢调控 | 1 | 36/2 | |||||
086000306 | 酶工程与生物催化 | 1 | 36/2 | |||||
086000307 | 生物制药技术与工程 | 2 | 36/2 | 生物制药工程方向 选修课≥4学分 | ||||
086000308 | 天然药物化学 | 2 | 36/2 | |||||
083600302 | 纳米生物技术 | 2 | 36/2 | |||||
083600309 | 生化反应工程 | 1 | 36/2 | |||||
086000410 | 药事法规 | 2 | 36/2 | |||||
083200306 | 食品绿色加工 | 2 | 36/2 | 食品工程方向选修课≥4学分 | ||||
083200205 | 食品生物技术与工程 | 2 | 36/2 | |||||
083200204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1 | 36/2 | |||||
083200304 |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 | 1 | 36/2 | |||||
补修课程 |
| 微生物学 | 1、2 | 60 | 由导师指定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学生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 |||
| 分子生物学 | 1、2 | 50 | |||||
| 生物化学 | 1、2 | 60 | |||||
课程考核要求:学位课考试;非学位课考试或考查 | ||||||||
必修环节 | 200000102 |
| 1-3 | 1 |
| |||
200000103 | 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 | 2 | 不计学分 | |||||
200000104 | 论文中期检查 | 3 | 不计学分 | |||||
200000106 | 社会责任 | 1-6 | 3 | |||||
实践环节 | 300000101 | 专业实践 | 6 | 按照指导意见 |
2. 学分要求
毕业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7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5学分,实践环节6个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六、必修环节
1. 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不计学分。
2. 。学院和学科及其团队开展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次数达到10次以上。以现场签到、会议通知、会议论文、墙报或学术交流心得体会等为依据考核。达到要求,计1学分。
3. 社会责任学分参照《 大学生社会责任学分认定标准》执行,每学年1学分。
七、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是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工程实践及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日制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课题研发等形式,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学校导师或学校及企业导师协商决定。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高效生产。实践环节结束时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由导师和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提交学院教授委员会认定,达到要求计6学分。
考核合格后,达到要求计6学分。
八、科研与学位论文
(包括: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
1. 目的和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2. 学位论文选题的形式与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企业的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最好是从企业的工程项目中提出问题,进行课题立项研究。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也可以是工程设计类、产品开发类或试验研究类论文。主要形式可以是:
(1) 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直接来源于生物与医药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材料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 工程设计类学位论文。综合生物与医药专业的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设计工具等,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工程设计。
(3) 产品研发类学位论文。来源于生物与医药工程领域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各类应用软件开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了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4) 试验研究类学位论文。针对某个试验对象或试验任务开展的专门大型或工艺试验研究,或目前尚无标准规范的试验方法研究。
学位论文的结构应符合不同形式的要求,应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述规范。学位论文包括封面、摘要、诚信与知识产权声明、正文、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致谢等组成部分。正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概念清晰、层次分明、用词准确、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数据可靠,引用他文应明确标注。
3. 论文开题及中期考核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须体现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生物与医药领域的工程理论、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须联系工程实际、重点突出;应能反映工作成果的实用性与新颖性;须突出社会性、经济型和使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分为产品研发类、工程设计类、应用研究类、工程/项目管理类、调研报告等。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撰写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同意,进行论文开题,并报研究生处备案。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论文自开题后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于1年。
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按照研究生手册相关规定执行。
4. 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进行。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按规定修满学分、通过各项考核环节并且学位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和外审,并且其学术成果须达《 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校学位字〔2021〕3号)中的要求,才具有答辩资格。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位企业的专家。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实行全日制培养方式。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入学后1-1.5学期内完成;其它课程和实践环节可在入学后2-4学期内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企事业单位、工程中心和校内外研究生实践基地完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该学位点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可被授予该学位点专业硕士学位。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代码:086000)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简介
生物与医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相关领域方向范围大、口径宽、覆盖面广,和多个工程技术类别或领域交叉融合,已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和希望的朝阳产业。生物与医药类相关领域的发展必将对人类与社会进步发挥重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
我校本类别是在原生物工程(085238)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和安徽省学位办有关专业学位授权点调整通知要求,对应调整为生物与医药(086000)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经申请备案,从2020年开始招生。本授权点以生物与医药产品需求为导向,融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性设计、优化和改造生物体系与功能,着重解决生物与医药领域研究成果产业化面临的技术与工程问题。
该学位点拥有发酵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工程校级博士立项支撑学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建有安徽省工业微生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古井共建)、安徽省微生物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宇药业共建)、安徽省米制方便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福碗粥共建)等7个省级研究平台和 微生物发酵制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及生物质发酵省级科研创新团队。与丰原集团、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药明康德集团、古井集团、同福碗粥集团、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大型著名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实习实践基地。
该学位点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学位导师20人。聘请清华大学邢新会教授、江南大学堵国成教授、苏州大学杨凯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还聘有产业教授5人、企业导师15人。
二、培养目标
“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本专业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 具有健康的体魄与心理素质。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生物技术与工程
2. 生物制药工程
3. 食品工程
四、学制、学习年限及毕业学分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五、课程体系、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1.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必修环节、实践环节学分设置如下: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学分 | 备注 |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学位课 | 000000114 | 科技英语阅读 | 1 | 30/1 | 必修5学分 | ||
000000112 | 实用英语写作 | 1 | 30/1 | |||||
0000001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2 | |||||
000000103(或000000104) | 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2 | 18/1 | |||||
专业学位课 | 000000204 | 高等工程数学 | 1 | 36/2 | 必修10学分 | |||
086000201 | 现代生物学理论与技术 | 1 | 36/2 | |||||
086000202 | 分析与检测技术进展 | 1 | 36/2 | |||||
086000203 | 高级生物化学 | 1 | 36/2 | |||||
086000204 | 合成生物学 | 1 | 36/2 | |||||
非
学
位
课
程 | 公共选修课 | 000000402 | 知识产权 | 2 | 20/1 | 必选4学分 | ||
000000302 | 工程伦理 | 1 | 18/1 | |||||
000000403 | 论文写作指导 | 1 | 18/1 | |||||
000000303 | 人文素养 | 1 | 16/1 | |||||
专业选修课 | 083600203 | 生物信息学与应用统计 | 2 | 36/2 | 必选4学分 | |||
086000301 | 现代生化分离工程 | 2 | 36/2 | |||||
086000302 | 基因工程 | 2 | 36/2 | 生物技术与工程方向 选修课≥4学分 | ||||
086000303 | 发酵工程原理 | 2 | 36/2 | |||||
086000304 | 微生物生理与代谢调控 | 2 | 36/2 | |||||
083600303 | 酶工程与生物催化 | 2 | 36/2 | |||||
086000305 | 生物制药技术与工程 | 2 | 36/2 | 生物制药工程方向 选修课≥4学分 | ||||
086000306 | 天然药物化学 | 2 | 36/2 | |||||
083600301 | 纳米生物技术 | 2 | 36/2 | |||||
083600306 | 生化反应工程 | 2 | 36/2 | |||||
086000307 | 药事法规 | 2 | 36/2 | |||||
083200306 | 食品绿色加工 | 2 | 36/2 | 食品工程方向选修课≥4学分 | ||||
083200205 | 食品生物技术与工程 | 2 | 36/2 | |||||
083200204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2 | 36/2 | |||||
083200304 |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 | 2 | 36/2 | |||||
补修课程 |
| 微生物学 | 1、2 | 60 | 由导师指定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学生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 |||
| 分子生物学 | 1、2 | 50 | |||||
| 生物化学 | 1、2 | 60 | |||||
课程考核要求:学位课考试;非学位课考试或考查 | ||||||||
必修环节 | 200000102 |
| 1-3 | 1 |
| |||
200000103 | 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 | 2 | 不计学分 | |||||
200000104 | 论文中期检查 | 3 | 不计学分 | |||||
200000106 | 社会责任 | 1-6 | 3 | |||||
实践环节 | 300000101 | 专业实践 | 6 | 按照指导意见 |
2. 学分要求
毕业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7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5学分,实践环节6个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六、必修环节
1. 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不计学分。
2. 。参加单位或相关协会、协会组织的相关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次数达到5次以上。以学术交流报告、会议通知、会议论文、墙报或心得体会等为依据考核。达到要求,计1学分。
3. 社会责任学分参照《 大学生社会责任学分认定标准》执行,每学年1学分。
七、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是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工程实践及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课题研发等形式,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学校导师或学校及企业导师协商决定。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高效生产。实践环节结束时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由导师和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提交学院教授委员会认定,达到要求计6学分。
八、科研与学位论文
(包括: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
1. 目的和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2. 学位论文选题的形式与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企业的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最好是从企业的工程项目中提出问题,进行课题立项研究。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也可以是工程设计类、产品开发类或试验研究类论文。主要形式可以是:
(1) 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直接来源于生物与医药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材料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 工程设计类学位论文。综合生物与医药专业的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设计工具等,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工程设计。
(3) 产品研发类学位论文。来源于生物与医药工程领域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各类应用软件开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了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4) 试验研究类学位论文。针对某个试验对象或试验任务开展的专门大型或工艺试验研究,或目前尚无标准规范的试验方法研究。
学位论文的结构应符合不同形式的要求,应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述规范。学位论文包括封面、摘要、诚信与知识产权声明、正文、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致谢等组成部分。正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概念清晰、层次分明、用词准确、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数据可靠,引用他文应明确标注。
3. 论文开题及中期考核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须体现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生物与医药领域的工程理论、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须联系工程实际、重点突出;应能反映工作成果的实用性与新颖性;须突出社会性、经济型和使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分为产品研发类、工程设计类、应用研究类、工程/项目管理类、调研报告等。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撰写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同意,进行论文开题,并报研究生处备案。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论文自开题后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于1年。
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按照研究生手册相关规定执行。
4. 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进行。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按规定修满学分、通过各项考核环节并且学位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和外审,并且其学术成果须达《 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校学位字〔2021〕3号)中的要求,才具有答辩资格。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位企业的专家。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实行全日制培养方式。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入学后1-1.5学期内完成;其它课程和实践环节可在入学后2-4学期内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企事业单位、工程中心和校内外研究生实践基地完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该学位点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可被授予该学位点专业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