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刘立明教授、苏州大学杨凯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线上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5-12 浏览次数: 562

     511日下午,在我院虚拟仿真中心,江南大学刘立明教授、苏州大学杨凯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线上作学术报告两位教授的报告题目分别为“守正创新 甘为人梯 做四新时代好导师”、“基于生物材料的肿瘤放射免疫治疗”。参加报告会的有学院党政领导,我院研究生和部分相关专业的教师。会议由院长薛正莲主持。

 刘立明从守正创新、严谨治学出发,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培养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坚定的科研方向,在聚焦产业瓶颈的过程中寻找科学问题,鼓励青年教师学会从解决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获得工程应用、产生经济效益的角度讲好自己的科研故事。青年教师要注重发表经典的研究论文、创新的专利技术,力争获得突出的产业应用,形成良好的学术口碑。他结合自身及团队的科研经历、实验室管理、研究生培养及团队建设,讲述了传道授业、甘为人梯的心得体会,介绍了指导研究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独立研究的能力、培养高效的做事能力、锻炼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与方法,并表示导师应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适时做好奖励激励、多关心关爱学生。

杨凯教授围绕自己带领的研究团队发明的一项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将有治疗功能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标记在过氧化氢酶上,然后将其与免疫佐剂CpG以及海藻酸钠混合得到复合注射液对肿瘤进行原位治疗。通过海藻酸钠原位成胶可将其他组分固定于瘤内,在较低的放射性剂量下,通过单次注射可在小鼠肿瘤模型、人源异种移植模型以及兔肿瘤模型上完全杀灭原位实体瘤;在此基础上,CpG作为免疫佐剂可与内放疗后肿瘤残留物相互作用,产生肿瘤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通过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追击远端转移的肿瘤细胞,从而抑制肿瘤转移该方法理论上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实体瘤,有可能给那些已经发生肿瘤转移且不能通过手术或化疗治愈的中晚期患者带来新的机遇。

薛正莲表示,青年教师要学习刘立明教授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实践中积累治学精神、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学习杨凯教授团队精神和带领团队的能力。各位教师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教师职业发展,更好地做好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

 刘立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制造工程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作为负责人先后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优青、面上)项目、江苏省前沿科技引领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Nat Cata, Nat Comm, Chem Rev, Metab EngGreen Chem,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等国内外生物工程类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1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科技著作3部。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三)、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江苏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二)等。指导和培养的学生中,目前已有9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等奖励,15名博士毕业生在985211高校任教授、副教授。

 杨凯: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同年入选“全球高引用科学家名录”;长期从事纳米放射医学、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肿瘤放射治疗、生物纳米材料与肿瘤微环境调控及其放射治疗、基于生物材料的肿瘤放射免疫联合治疗研究。课题组多年来在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微环境调控与肿瘤放射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2010以来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no Letter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mallTheranosticsBiomaterials等著名期刊共发表了SCI论文100余篇,论文总引用超过11000次,SCI H-index 47

 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完成人)。(文/图:潘真清;审核:薛正莲)


   

版权所有 © 2009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 电话:0553-287125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