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安徽合力杯” 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安徽合力杯” 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1-01-15 浏览次数: 1798

各学院:

为引导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拔高水平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参加全国、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研究决定,举办“安徽合力杯” 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安徽合力杯”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组织机构

1.成立“安徽合力杯”竞赛组委会,由分管共青团工作的校领导任组委会主任,成员单位为校办公室、基金会秘书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部、校团委、校学生会等。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校团委。安徽合力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助举办竞赛,赞助奖励经费。

2.成立“安徽合力杯”竞赛专家团和评审委员会,由分管科技工作的校领导负责,专家团由校内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和校外特邀专家组成。评委从专家团成员中聘请,评审委员会下设自然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科技发明制作类等三个评审小组。

三、参赛对象

2021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 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都可报名参赛。

四、作品要求

1.申报的作品必须是2021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2.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为学生,且不超过六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每件作品的指导教师不超过3位,参赛过程中原则上不更换、不增加。

3.参赛作品申报分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六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六个学科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其中学术论文在8000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左右。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3)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又分为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发明、制作类;B类指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5.鼓励已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或已申请专利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申报。

6.作品及所附的有关材料一般应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7.根据《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预告》有关要求,各学院本科生、专科生可以个人或组队方式,选择全国“挑战杯”组委会公布的竞赛榜单参加揭榜答题。具体要求见附件5。

五、评判标准

1.以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各学院自行组织资格与形式审查,举办初赛。

2.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复核参赛资格和作品形式,并举行复赛和终审决赛。复赛采取书面评审的形式,终审决赛采取书面评审和答辩的形式。大赛评定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入围奖10名。

3.竞赛以学院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院“安徽合力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二、三名的学院“合力优胜杯”。

4.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一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入围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组委会但未获奖作品每件计5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一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入围奖。

六、激励与奖励

1.大赛组委会对“安徽合力杯”获得单位奖励5000元,对“合力优胜杯”获得单位分别奖励3000元。

2.对获奖作品给予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奖励对象为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2名,每件奖金6000元;三等奖3名,每件奖金3000元;入围奖10件,每件奖金1000元。

校级一、二、三等奖推荐参加第九届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个人或团队有义务逐级参加竞赛并力争取得更高成绩。

3.被推报的作品,又获省级、国家级奖项的,按学校有关规定另外给予奖励,不扣除校级奖金。对于被推报后因各种原因未实际参赛或消极参赛的(包括省赛和国赛),追回校级奖励。

4.“揭榜挂帅”专项赛和红色专项活动赛评奖规则另行通知。

七、工作步骤

1.2021年1月,下发“安徽合力杯”竞赛通知,各学院在本科生、研究生中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开展“安徽合力杯”竞赛参赛指导培训。

2.2021年3月10日前,各学院组织开展初赛,选拔优秀作品。同时,各学院提交参赛作品。

3.2021年3月中旬,举行“安徽合力杯”竞赛复赛。

4.2021年3月下旬,举行“安徽合力杯”竞赛决赛;决赛结果报基金会理事会审定。

5.基金会行文表彰并发放奖金。

6.与安徽合力叉车集团共同举办举行颁奖仪式,对获奖的单位、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

八、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徽合力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它作为培养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健全竞赛组织和动员工作机制,动员更多的学术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把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有机结合,并注重发挥学术科技类社团作用,为本学院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支持。

2.各学院要对参赛学生加强指导,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安徽合力杯”竞赛的组织联络工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资、技术支持,指导和帮助学生按申报要求严格履行参赛手续。合理组合老师现有的课题,吸纳大学生(含研究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这项竞赛活动,帮助学生联系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深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3.研究生部和各学院协调动员和统筹研究生参赛,原则上每个研究生导师要指导和动员不低于一个研究生团队参赛。学术科技类社团的指导老师原则上要指导社团学生至少提交1件作品,依此推动学生社团组建核心团队、凝练科研方向、确定创新项目,实施滚动发展。

 

附件:1.“安徽合力杯” 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分配指标.docx

     2.“安徽合力杯” 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doc

     3.“安徽合力杯” 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xls

     4.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doc

     5.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预告.pdf

 


                     

2021年1月15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6.10 团委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师生活动中心二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