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关于举办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
首页  赛事速递
转发《关于举办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03-13 浏览次数: 496

各学院团委:

 现将《关于举办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做好报名参赛工作。



校团委

2023年3月13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引导我省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好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社科院、省学联共同决定,举办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竞赛分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和黑科技展示活动。



图片
具体安排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竞赛组织
本届竞赛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社科院、省学联共同主办,安徽理工大学承办。竞赛成立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竞赛的组织、宣传、活动安排和会务等工作;成立竞赛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负责竞赛作品的评选审定工作。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团省委学校部。
三、竞赛时间
2023年3月至6月
四、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1.凡在2023年4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在皖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在2023年4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3.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省赛的作品中普通高校不超过12件、职业院校不超过6件,请各校按照校赛成绩做好项目推报排序,供省级复赛评审参考(其中,上一届“大挑”获省赛“挑战杯”“优胜杯”的学校可额外报送3件作品;获“优秀组织奖”的学校可额外报送2件作品;省赛承办高校可额外报送2件作品),其中,每人限报1件,作品中硕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
4.参赛作品必须于申报前将作品项目名称、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在校内官方网站主页上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并将公示截图随作品一同报送;
5.其它参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第三章执行;
6.本届“挑战杯”省赛将采用线上申报作品,具体申报方式另行通知。
五、竞赛安排
本次竞赛采取学校和省两级赛制,参赛者向本校团委提出参赛申请,申报参赛作品,经过学校预赛选拔后,统一报送作品参加全省比赛。
1.预赛:4月中旬前,各高校自主完成预赛, 推报参加省赛的作品电子档材料(申报书、项目文本、汇总表)于4月30日前报送安徽理工大学团委邮箱,同时按照申报要求在线上平台报送作品。
2.复赛:5月中旬,评审委员会将通过对作品申报书进行全面、严格和公正的评审,决定入围决赛的作品名单,并于5月下旬公布。
3.决赛:6月初,各高校入围决赛的团队对作品进行充实完善,并将完善后的作品提交参加终审决赛。终审决赛结果揭晓后,组委会将公布成绩并进行表彰奖励。
六、评审工作
1.评选要点: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大赛评委会负责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具体评审办法参照《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2.奖项设置:按进入终审作品总数的一定比例设一、二、三等奖。以作品获奖数为基础,以校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计分办法参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第五章执行)。设“挑战杯”,授予竞赛团体成绩最佳的学校,如遇团体总分并列第一,以获一等奖的数量排序;设“优胜杯”,授予除“挑战杯”获得高校之外团体总分第二至第十一名的学校。设“市级优秀组织奖”5个、“校级优秀组织奖”15个,优秀组织奖由竞赛组委会评定。
七、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团委要高度重视这项活动,将其列入本年度的重点工作。各参赛高校要组成由本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做好竞赛组织的有关工作。
2.深入发动,精心组织。
校级竞赛阶段,要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完善保障政策、运用媒体手段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决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如有发现将严肃处理。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对重点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
3.坚持宗旨,完善机制。
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各高校团委要建立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活动的经常性开展。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指导教师人才库,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结合。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各高校要积极协调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挑战杯”品牌在高校中和社会上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注重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充分利用团属新媒体平台,多渠道晒出参赛作品,鼓励高校学生关注“安徽学联”微信公众号并转发系列推文,大赛组委会将适时开展线上活动,宣传展示获奖作品和优秀成果。
八、联系方式
团省委学校部
联 系 人:徐怀玉 陈 舫
联系电话:0551-63609725
电子邮箱:ahsxl@qq.com
通讯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省行政中心2号楼2071室

安徽理工大学团委
联 系 人:张义龙
联系电话:0554-6668471
电子邮箱:zyl1012546276@163.com
通讯地址:安徽省淮南市高新区泰丰大街168号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6.10 团委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师生活动中心二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