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西部NO.3丨田梦:以“人”之力,在西部土地上发光发热
发布时间: 2021-08-09   浏览次数: 716

个人简介

田梦汉族,26岁,中共预备党员,出生于安徽宿州萧县

20166月毕业于 人文学院法学专业

工作情况

本人20167月22日进藏,先是在西藏大学接受2个星期的岗前培训,然后在山南市委党校学习1个月,结束学习后被分配到桑日县。在桑日县发改委跟班学习后,成为桑日镇人民政府的1名基层公务员。

2016年年底至20173月,在桑日县县委办跟班学习。随后回到镇里,负责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大概是在7月,被抽调到县委巡察组,在10月完成巡察工作,之后在11月被通知驻村。从2018年初到2019年初在赤康村驻村,2019年初至2020年初在奴卡村驻村。

驻村工作非常繁琐,在民生方面包括年初的牲畜统计,春节、藏历年期间的安全生产生活,春耕,夏季防洪防汛,森林防火,冬天要注意雨雪天气,进行国民经济统计等等。此外,驻村工作还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四讲四爱”“扫黑除恶”,及扶贫工作等。

2020年回到镇里,负责统战、民政工作,并参与了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从202010月至20211月,在山南市纪委监委跟班学习。从4月至今,在比巴村驻村。

对话内容

Q1: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进入工作岗位以后,你是否满意当前的工作,总体感受有哪些?

A1:在工作中,最明显的感受是作为一名汉族干部,在一些工作上,由于语言不通,很多时候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日常工作上,更多的是负责材料方面的工作。单位也比较看中写材料方面的能力。

而语言不通的另一方面,是我作为基层干部为藏族群众办事时,得到的反馈非常暖人心。比如,我在赤康驻村期间,帮一位阿佳(藏语里对年长女性的敬称)解决了一件难题,从那以后阿佳遇到我总要笑眯眯的打招呼,虽然我们语言上沟通困难,但是我们总会通过手势等方式表达问候和关心。

Q2:“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推动西部大开发,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你认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A2: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推动西部大开发,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具体在“人”,在每一位志愿者。

从宏观上看,我们每一位志愿者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从每个志愿者个体影响上而言,我们每一位志愿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工作上的一点一滴,不断地影响这里,为这里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Q3: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个人成长成才方面,有哪些感受和体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你有哪些好的意见建议?

A3:个人感受:在藏工作五年,其实有很多所见所思。我举两个例子吧。

第一个:当年我们刚进藏的时候,从拉萨到山南,高速公路和铁路都正在修建,所以我们走的是江南边的公路。一路上,我们看到绿柳成荫,藏式民居以及很多农田。我注意到几乎每个村落都修建了水渠,也注意到为了修建铁路打的水泥桩。水渠一段连着一段,围绕村居农田形成水利灌溉系统。水泥桩一个接着一个,在江里,在山间,逢山凿隧道,遇水架长桥……这五年里,拉林高速通车,拉林铁路通车……当然,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基建项目。对此,我对“基建狂魔”这个网络用语有了深刻的认识。每次走在西藏的路上,我会想,我的国家真的很努力在建设我们脚下的土地,会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

第二个:是我驻村遇到的一户牧民。这一家,父亲很早就因病去世,母亲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2个大点儿的孩子很早就不愿意继续念书,选择了和母亲一起在牧区放牧,而2个小些的孩子为了方便念书,则寄住在亲戚家。他们的帐篷是用牦牛毛织的,可帐篷里却让人看着心酸,里面的生活用品缺乏,环境又脏又乱。扶贫政策、民政救济、发动村里的村民志愿帮助等等,可我总觉得我们还是做的很少。

尤其当我休假回乡探亲,在机场听见有游客在聊生意,在聊房产……我忽然觉得,人间何止是悲喜不相通,贫富也是。

那时候,我想起我和同事为了扶贫工作,顶着西藏的大太阳走过的那段绕山土路,起早贪黑的每一次入户……还有那户仅有母女两位老人(对,她们年纪都很大了)的贫困户,每次入户,看到院子整洁干净,花盆里各类花草生机勃勃,我都觉得生活有特别良善的一面。

我想了很多,不得不说,这些亲身经历,切身感受,都是学校里学不到的。无论我今后选择是去是留,这段人生经历都已给了我很大的财富。

建议:

当然,我希望母校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认为培养引导学生对社情的认识和体会,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助益。

Q4:请你围绕“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主题,结合在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经历,谈一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体会。

A4:“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们集体献致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次逢十庆祝活动流程上第一次出现青少年献词环节。他们的献词里,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

“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当真是“遍地哀鸿满城血”,一眼望去,古老的中国大地上黑沉沉不见一点儿光。无数仁人志士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顾性命,不惧牺牲,惟愿救国,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一群百年前风华正茂的青年,就这样踏上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漫长征途。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奔涌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当年进藏的十八军军人和老一辈进藏工作过的人们,在开荒生产、破山修路等建设新西藏的岁月里,都留下了自己挥洒青春的剪影,也给我们这些后来志愿支援西藏建设的青年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几乎每一位来援藏的青年们,都能深深体会到西藏生活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充分领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在藏工作的五年里,每当我遇到困难,心生退怯之时,我总能想起初来时在藏大上的那堂课,想起那些在图片资料中泛黄的青春身影——这条路走起来磕磕绊绊,但终究要坚持下去,方不负青春之我。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Copyright © 2013.8 a 校团委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3―2871209
联系地址: 师生活动中心二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