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是学校体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体育运动风险已成为体育课正常开展的羁绊。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上课时对课前、课中、课后对易出现的运动风险进行预先防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运动风险,防范于未然。
一、运动前的准备
1、思想动员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教师要对运动中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了如指掌,对班级学生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了解班级学生的身体状况及过往疾病史),学生也需要对体育运动风险防范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2、场地器材
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要检查使用的器械有无损坏,场地是否安全,周围有无妨碍活动的障碍物等。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学生在上课或锻炼时随身不能携带有碍运动安全的饰品,衣服、鞋、袜要得当,不要穿着硬底鞋或塑料凉鞋;进行器械练习时,要防止滑脱、摔伤。
3、准备活动
根据各项目的特点,做好专项准备活动,使人体由相对平静的状态,逐渐过渡到活动状态,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到适应的状态,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为剧烈运动做好准备。特别是气温较低的季节,更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发热,使较僵硬的肌肉、韧带及关节活动开,避免运动损伤。
二、运动中应的注意事项
1、控制好运动量和运动负荷
教师对教材的安排、运动负荷的大小都要合理,要和季节、气候变化相适应。夏季天气炎热,运动负荷过大或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中暑;天气寒冷或潮湿,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就会降低,如果运动内容安排不当,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传授专项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在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技巧,尽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加强运动中的保护和帮助
学生应遵守纪律,服从指导,严肃、认真、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身体练习。要发挥团结友爱精神,互相帮助与保护。保护与帮助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教师要熟悉教材,做到判断正确、行动敏捷、用力得当,还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并注意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任务,不能急于求成,做学生力不能及的动作,以免发生运动损伤。
三、运动后的行为调节
1、注意运动后的放松
在剧烈运动后,做好整理活动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整理活动可以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比较安静的状态,使心跳逐渐缓慢下来,呼吸渐渐恢复正常,紧张的肌肉得以放松。这样,有利于消除身体的疲劳,防止身体产生不良反应。
2、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和卫生保健
一般来说,运动后至少休息半小时再进食比较适宜。饭后应经过30分钟到1小时后再进行活动为宜。运动中和运动后不要大量喝水或吃冷饮,也不要马上用冷水冲洗。冬季活动后,要注意保暖,防止伤风感冒。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中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格力量。我们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在体育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做到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