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
一、主讲教师简介 杜静歌,女,中共党员, 体育学院副教授,舞蹈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二、课程介绍 《民族民间舞》作为一门专业技能实践课,是表演(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为指导,以基本体态、动律元素、风格性短句组合和实践拓展为主要内容,结合表演专业“演”之特点,以学生的肢体表现和舞蹈表演能力为突破口,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舞蹈素养能力。 三、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民族民间舞》课程思政的融入,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传统性、多样性、包容性和时代性,使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结合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及学校教育的发展定位,围绕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方向,重建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在新时期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经典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和展示 (一)案例主题:汉族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 (二)思政价值:安徽花鼓灯既是安徽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国首批立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汉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课程将美育教育的实践手段凸显在表演(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价值目标引领之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来培育和完善青年大学生的品格之性、人格之才,实现专业教育、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案例设计:《民族民间舞》课程在讲授汉族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风摆柳”中“扭”动律时,先引导学生从中华诗词的“柳”意中回顾文人柳之情怀,再带领学生身临自然感受和想象“风”与“柳”之自然动态,然后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风摆柳“扭”之舞蹈动态,最后将艺术家们创造的“风摆柳”之经典进行教授体验,使学生在动律“风摆柳”的学习中完成“回顾--感受-创造-体验”的阶梯化教学。最终通过以情带舞,以舞传情,身心共舞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民间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安徽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提高文化自信,形成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 五、课程思政融入效果 自 表演(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开设民族民间舞课程以来,结合学科建设的专业特性,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师生积极探索创新。由杜静歌老师指导和编创的作品分别获得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三等奖;安徽省第五届、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表演节目一等奖、二等奖;第二届全国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艺术节最佳创作奖;指导的学生参与并完成2018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少儿特点运用童趣的方法传承安徽花鼓灯》(201810363281);教授的学生连续多年在中国大(中)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艺术表演舞和团体舞(民族拉丁、民族摩登)中荣获佳绩。 (文:杜静歌;图:金庆红;审核:杨善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