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五化促五育”体育学院创新营地劳动教育课践行“三全六专”育新人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纲要》文件精神,落实“三抓”工作要求,推进“三全六专”学生工作专项任务落到实处,在学校教务处和人文素质教育中心的协助指导育人优势下,组织体验产业学院“红品德”教学团队,利用校内营地资源,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努力让学生“正”起来、“学”起来、“壮”起来、“乐”起来、“勤”起来、“和”起来目标要求,为全校学生开设了《五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该课程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实践育人基本途径,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以营地为载体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生产劳动中培养生存本领、生活技能、生态和谐和生命价值等五生教育目标,教学实施采取通过净化(营地整理)、绿化(盆景制作)、美化(地砖加工)、文化(留爱校园)和内化(学思践悟)的五化实践育人路径,达成以劳强体、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尚美的五育融合并举的实践育人目的。

五生劳动实践课由体育学院体验产业学院“红品德”教学团队的薛保红、李品仙、赵德勋、束一鸣等教师组成,该教学团队从2012年开始,秉承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带领学生持续坚持营地劳动,一届又一届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和劳动,共同建设了我校的校内营地,经过10年的沉淀,营地中到处都呈现出学生劳动的成果。正因为如此,我校营地也被评选为亚洲特色营地、安徽省青少年实践基地、芜湖市户外体育营地、芜湖市青少年实践基地。体验产业学院“红品德”教学团队也荣获安徽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需要,该团队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围绕16课时的基本要求,将课程分为四个渐进式的教学单元,周末2天集中授课,教学方式采取问题导向-情景导入-带领体验-引导分享-价值澄清的体验教育模式。教学中,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体验中锻炼劳动的身体、习练劳动的知识、训练劳动的技能、磨练劳动的意志、修炼劳动的人格,以此为基础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把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奋斗的青春奠定的坚实品格基础。

学生们在劳动实践后感悟到:“我在做的砖上刻的字是人民的民,毛主席说过,中国人民永远是劳动人民。经过这两天的劳动实践,我体会到一个国家的兴盛,是建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人民能够丰衣足食,过着安定的生活,这个国家便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雄厚的物质储备则是由劳动获得的,正可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劳动能使这个国家兴盛,也能使这个国家灭亡,这亦可见劳动的重要性。另外,一个时代的进步也是建立在人民的劳动之上,如果没有各个国家的技术人员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那这个国家是会被时代给逐渐淘汰的。”对我们自己来说:“这次劳动实践让我们受益匪浅,随着我们的专业课程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很难抽出时间去锻炼,体质也大不如前,而这次劳动实践不仅让我们锻炼了身体,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道理,比如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分配队伍资源,如何协调工作等等。”我觉得“这次劳动实践说不累是不可能的,砖头和木板的重量,让我的胳膊酸痛肿胀,铲满水泥的铁锹让我直不起腰。但是我们仅仅只做了半天,想想社会中那些每天如此的工人,他们也知道砖头和水泥的重量,可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做,所以我不由得心生敬佩。虽然很累,但是我感到很高兴,至少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也算掌握了一门生存的技能,可以通过双手劳动来养活自己,不会变成对国家和社会无用的人。最后,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

五生营地劳动课程中,每位同学将自己对劳动的理解浓缩为一个字刻,并把这个字与自己的名字和上课时间一同雕刻在由自己制作的地砖上,再把地砖铺设在营地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砖将慢慢的沉淀为一种爱校明志的文化,持续的劳动成果将会影响和感召更多的同学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和成就美好幸福生活。(文/图:张旭;审核:杨善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