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与师生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我校青年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青年成长进步指明了人生航向,纷纷表示要不辱青春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团委书记郭广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对于全国高校、教师、青年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把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要素统一起来,才能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保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始终不变,保证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血脉世代传承赓续。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负责人,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一员,要主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要求转化为思想深处、理论课堂、实践场域的方式方法和行动举措,引导青年大学生“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德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和建设指明了前途和方向,是一次有温度的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纲领性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教学理念、具体方法都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坚决做到“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融合,作为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努力提升自己,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用“六要”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心与学生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做出自身的贡献。
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周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这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方面,我们要具有本土的研究担当,积极思考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要具有全球性研究视野,积极关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要具有为民的研究情怀,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具有开放的研究智慧,积极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入解读中国实践、总结中国经验、彰显中国特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具主体性和原创性,更加有力地服务科学决策、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党支部委员廖玉林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让我受益匪浅、倍受鼓舞。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学生,我将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精、悟透、用好。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不断强化担当意识,稳步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将积极响应“我为师生办实事”的号召,努力服务老师与同学,一步一个脚印,在实干中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工业211班、青年讲师团成员王竹颖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新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每个时代的辉煌都诞生在青年的手中,我们要铭记爱国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在学习上,“少年读书如窗中窥月”,抱着对未知的无限渴求去求知、去探索、去成长;在生活上,我们要勇于离开“舒适圈”,和自己“较劲”,成就更好的自己;在工作上,事前认真规划,事中处处细致,事后仔细反思,做到不后悔自己走的每一步、不后悔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将人生理想与国家命运相融合,以青春报效祖国,让青春在奋斗中出彩!
(文字整理:查桂义、俞果;审核:孙浩然;编辑:杜晓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