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
发布时间: 2014-05-15 浏览次数: 6612

 

高校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一)

 学术不端长期处于风口浪尖,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高校以行政手段配置学术资源评价学术研究,学术不能独立,自然也难以洁身自好。”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在接受采访时说。     

熊丙奇告诉记者,高校在评价教授的学术成果时,往往片面地追求一些外部指标,比如发表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师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拉课题接项目炮制论文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更高的学术地位,而真正应该被重视的学术研究质量则被扔在一边。这使得许多学术研究陷入了闭循环的路径之中。熊丙奇给记者列举了三种情况:

一是基金、著作、基金的闭循环。研究者申请基金,利用基金买书号,出版著作,再以著作去申请新基金。这种著作一般只有两人看——编辑和作者。

二是课题、论文、课题的闭循环。学者申请课题,然后炮制各种论文、报告,紧接着公关在各类期刊发表,用论文去结题,再以论文去申请新课题。对于越来越多的论文,学界自身的评论是90%以上是垃圾。

三是成果、获奖、成果的闭循环。在以上两个闭循环中,还嵌人另一个环节,研究者(或机构)酝酿把论文、著作等汇聚成成果,申报各种政府奖项,以奖励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声誉,再以奖励去获得新的成果,获得新的奖励。    这样的 路线图,足以令人名利双收。然而,在世界第一论文发表数、每年几百项科技大奖的繁荣表象下,学术的真实生态却趋向荒凉。教师疲于应付考评、追逐名利,学术生命日益萎靡甚至被迫造假,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也是受害者。熊丙奇说。

学术不端处理调查必须公正、公开,摆脱各种利益因素的左右;惩治之外,更应建立学术不端的预防机制。

熊丙奇认为,要真正做到对学术不端零容忍,必须回归学术常识。

在熊丙奇看来,学术常识之一是学术论文的共同署名者必须共同承担责任,所谓共同署名责任原则在一些论文造假事件中,校方和院士均称对论文署名不知情,,实质上背离了这一基本学术常识。

学术常识之二是学术论文的评价不能看数量而要看论文本身的学术贡献,所谓质量评价原则。重视发表论文的数量、期刊档次,却不关注论文的质量、学术贡献,这是我国高校、科研机构普遍采取的数量指标评价体系。

学术常识之三是学术不端处理调查必须公正、公开,所谓独立调查原则独立调查原则中,才有可能摆脱各种利益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左右,也才能真正严肃处理学术不端事件。熊丙奇说。

高校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二)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认为,学术腐败是高校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他说,我们建世界一流大学,或者是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要先办成最受人尊重的大学当这个大学受到大家尊重的时候,第一性就是大学的德性。徐显明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德性的大学是不受人尊重的。我现在越来越感受到,大学的德性是大学的生命。

在徐校长眼里,只有把大德和大学集于一身的人才能成为大师。他认为,在教师身上发生任何的学术腐败就是教师德行的一种腐败,这是大学绝不能宽容的。在学术上一旦出现腐败,那么这个大学探求真理的空间就已经丧失了。徐校长说,我的态度是,发现学术腐败就应该严惩。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也将学术腐败视为大学面临的非常深刻的一个问题维系一个大学生命的就是学术。科研也好,教学也好,一切都是以学术作为它的维系点。如果学术腐败了,这个大学就腐败了。所以我们对学术腐败是深恶痛绝的。黄校长说。

他首次披露了中山大学在2008年发生的一起学术抄袭行为。一位教师署名举报某位老师的学术著作涉嫌抄袭,对此,校方请了几位学校里公认的比较公正的教授,组成一个专家组,将两位老师的著作进行对照,然后给出一份报告。最后,涉嫌抄袭的老师离开了学校。

正像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所言,学术腐败不仅仅发生在中国高校,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也有很多的学术腐败行为,但校方一定会对此严肃处理,做到杀一儆百

近些年,媒体不断曝光高校的学术腐败现象,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对此表示欢迎媒体监督,他认为媒体的监督很重要,是对大学很好的监督和促进。有一点请大家放心,我们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坚决反对学术腐败。周其凤说。

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则指出了高校在处理学术腐败事件时可能面临着干扰和压力。坦率地讲,当今可能有很多大学为了获取某些资源,会对权势、权威有一定的屈从。’’李校长说,但是大学不应该这样,不论怎样,在惩治学术腐败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够有任何的屈从

高校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三)

20081011,湖北某高校研究生贾某搬出了自己的行李。校方正式取消他的研究生学籍,贾某因剽窃他人论文被开除。

922,一篇名为《剽窃示众:历史文化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贾××》的帖子在网上刚一发表,就迅速流传开来。该帖称,贾某2005年在《理论月刊》和《大庆师范学院》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鸦片贸易在华泛滥的经济视角思考》、《翁通觫罢退之原由》,均系原文抄袭自西北大学内部交流年刊《史林新苗》,原标题分别为《1840年前鸦片在中国泛滥之原由新探》、《试析翁同稣罢退之原由》,作者分别为王某和杨某。

926,作者王某发出《就剽窃事件答复贾××》一帖,其中道出贾某赴深圳找过杨某,并附上贾某发给自己的道歉信全文。

此帖一出,网上讨论迅速白热化。网友们提供的资料,描绘出贾某一路走红的轨迹:2002年考入湖北某高校,本科四年,除学校的诸多奖励外,他还获得全国青年演讲大赛一等奖等30多项荣誉,连年获得优秀三好学生奖学金,2006年,贾某被保送该校研究生,同时还担任了本科班的辅导员。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校园网;网址:

http://second.hainnu.edu.cn/dzjgou/jiweib/rview.asp?id=25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