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学术腐败“毒瘤”要刀不留情
发布时间: 2014-05-15 浏览次数: 536

 发布时间:2014-05-15   来源:求是理论网    林伟/文

 多年以来,在时代的新闻天幕上,有四个字让国人的心为之伤痛:学术腐败。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学术腐败也是热议话题之一。   

应该说,清正廉洁的也好,贪污腐败的也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没有哪个人天生就如何清廉或如此腐败。要说其中的区别,简单地说,其实也就是一字之差,清廉者以“严”字律己,腐败者以“贪”字利己。  

对于学术腐败来说,也是概莫能外。如抄袭剽窃、强行署名、侵吞他人成果和各种形形色色的造假行为等,都是“贪”字惹的祸。为了“贪”取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学术界中的一些人不惜抛开学术良知,使抄袭、剽窃、造假之风暗流涌动,甚至有的知名教授、著名人士也混迹于伪科学之中。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与学术腐败发生关联的,有著名高等学府的领导,有学术地位崇高的院士,有被寄予厚望的青年俊杰,有不可理喻的手段,有数额相当不小的经费,也有格局低下的各色交易……   

毫无疑问,这些人的不端行为,让历来尊师重教的国人倍感无语。正像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孙庆聚所说的:“学术腐败,犹如酸雨,淋到的绝不仅仅是学术圈,其危害几乎渗透、辐射到各领域,吞噬的是学术生机、人文创造力、社会正能量,直至影响中国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意味着学术腐败,不仅严重地侵犯了公民的利益,也瓦解了学者的人格,腐蚀了学者的灵魂败坏了社会风气,堪称“腹心之疾”,必须及时祛除,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来说,就是要“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特别是我们党历来与一切腐败现象“水火不容”,历来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遏制学术腐败、净化学术环境,必须拿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战斗精神,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案必查、执纪必严”,对学术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对学术腐败案件,严格依法依纪进行严肃查处,决不让任何学术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近年来,学术腐败事件形式多样、纷至沓来,给我们敲响了这样的警钟:一个人如果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了偏差,总是想着个人利益,甚至为了个人的享受,不惜损公肥私,那么,他的腐败是迟早的事情。因为教育再深入、制度再健全、监督再严密,只要心有贪念,总是有机可趁,有空子可钻。  

所以,遏制学术腐败、净化学术环境,一要靠自律。无数的案例表明,天堂与地狱之间有时就差一步。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术腐败不仅导致自己身败名裂,而且还会给家庭、单位带来灾祸,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认真权衡得失,要切实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组织负责。二是靠打击,即:刀不留情。只要做了,就不可能不留下痕迹;只要伸手了,迟早都会被抓住。这是一种定律,是祛除学术腐败“毒瘤”最适用定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