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铃凤教授现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师,校3、4、5、6、7届学术骨干。主持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2项,多个企业合作项目。发表科研论文20篇,其中一类8篇。申报专利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研究方向主要是流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控制。
主讲课程:2012-2013学年共担任了3门课的主讲工作,分别为《机械设计》、《过程流体机械》和《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同时承担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工作,共完成450学时,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
授课方法与技巧: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课,内容简单并且通用性强,在讲解时,主要以把知识点讲透为主,要求学生熟记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课后布置作业加以巩固,从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补充讲解。对专业课,则以应用为主,重点讲解教材中的基本方法,列举事例进行模拟应用,鼓励学生自己查阅与课程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阅览行业的最新论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专业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改革:一直致力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本学期自购了一些设备和工具,组织了部分学生,进行测绘训练,旨在通过训练,把培养计划中各相关课程中知识点联系起来,巩固课堂所学,增强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从事机械设计等相关工作打好基础。为了能更好地将这一设想付诸实践,今年成功申报了一项教育厅重大教研项目 “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10万元),主要内容是研究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项目拟以机械工程某专业为例,模式建立在现有学生培养计划基础之上,是该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模式充分利用学生在校课余时间,由学生兴趣引领,在做课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避免学生沉迷网络、无所事事等不良习气的形成,引导学生进入正常、有序的自主学习轨道。主要特色是把现实工程问题引进学校,让低年级学生参与科研,让年轻老师跟随培养,由有经验双师型老师进行传帮带,以此扩大培养规模,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作为主持人申报成功了省高校振兴计划“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新专业建设项目”(300万元)。
教学成绩:从学生反映情况看,对教学比较满意。
潘安,副教授,外国语学院教师,担任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潘安老师从事教育教学30多年,主讲大学英语精读、听力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效果好坏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各个因素,外语教师无疑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甚至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性格的塑造者。潘安老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教育改革。
一、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是学生的情感控制,潘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对其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正确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我人生规划,确定近期和远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许多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的课堂活动,邀请学生走上讲台参与课堂教学。
二、注重文化融入,培养学习兴趣
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语言本身不太感兴趣,潘安老师将文化背景知识融入课堂,比如将国外的传统节日的传说、传统以及国外文学知识作为一项教学内容,这能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互动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以及师生间互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潘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以单一的教学方法为指导,而是综合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
四、勇于教学探索,实现教育改革
课堂教学旨在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潘安老师多年来一直探索基于批判性思维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活动。潘安老师主张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手段、新的评价体系组织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的改变学习动机,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五、积极参与科、教研活动
主持了省级教研项目《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控制及设计研究》一项,校级教研项目三项《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跨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与文化创新》、《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英语教学》,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获得省级特等、三等教学成果奖各一次,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一等奖二次、三等奖、先进个人各一次,2011获校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竞赛获特等奖,一等奖二人次。
姓名:张宏哲
职称:副教授(博士)
获奖等级:一等奖
所属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主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合成
张宏哲老师自进入
任教以来,始终坚持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合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合成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等课程的主讲工作;并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大实验》、《化学工艺流程设计》、《化学研究性方案设计》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超额完成学校的年均工作量指标。
教学过程中,张宏哲老师通过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调整、更新和补充,使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综合性的把握,在学习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平时注意收集、积累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或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以减缓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课堂效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学设备,努力实现教学内容“动态的问题形象化”、“微观的问题宏观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表达的方式多元化”,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手段,尝试引进竞争性讨论、启发式互动、自主调研讲座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竞争性的学习氛围,将其置身于开放、主动、多元和动态的环境中,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大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工作中。参与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化学综合改革试点”、“应用化学特色专业”,以及校级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应用化学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合成实验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同时,主持
教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校级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一等奖(第二完成人)、三等奖(第一完成人)各1次;参编高等学校教材1部。此外,承担所在专业的本科生导师工作,指导本科生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并指导本科学生公开发表学术性论文2篇。
张宏哲老师坚持把育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连续两年综合考核为优秀。对于本次获得我校第十六届教学优秀奖一等奖,他表示这些荣誉凝聚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位同事的合作,也更离不开学生们的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将再接再厉,更加严格要求、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以更勤奋的工作和更优异的成绩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陆华才(1975.12-),男,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自动化系主任。2008年9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同年来校任教,先后教授电机基础、电机及电力拖动、Matlab程序设计等课程。陆华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爱护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近五年先后主持校教研项目2项,参与省级以上教研项目3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赛、专利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15篇。
主讲课程:电机及电力拖动、Matlab程序设计
授课方法与技巧:
一、认真备课,做到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教学,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学法。
二、不断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板书、多媒体、透明教具等结合起来,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多方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将抽象理论实际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
三、布置作业能够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并认真批改作业。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成绩:
陆华才坚持业务自学,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他常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9到2012年4个年度年终考核2次优秀2次良好,2010年《电机基础》教学课件获安徽省多媒体教学软件二等奖,2013年参与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六),发表教研论文2篇。
刘聪,中共党员,副教授。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来我校工作。
2008年以来,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政策》、《中国法制史》等课程,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450学时以上,教学工作量饱满。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努力学习,精心准备、认真备课,自觉地将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内容中;课堂教学以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为出发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将社会热点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注重师生互动,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良好。
2012年以来,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科研与研究生秘书,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部门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在深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管理与学生课外辅导等方面主动改革尝试。与思政部教师一起参与各项课程与学科建设,积极申报本科教学提升计划和振兴计划,参加2011年安徽省思政建设工程项目“精品课程体系”建设。
本人能做到以科研促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近三年来,多次成功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成功申报2010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2013年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两篇。在教研领域,2012-2013年度申报的“通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向互动研究”获得
2013年校级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教研重点项目支持(2013jyxm05),该项目又获批2013年安徽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项目(2013zdjy099),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