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
发布人:赵静云 发布时间:2021-05-21 浏览次数:1726 |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精神,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相关要求,切实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落实落细,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工作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努力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示范共同体,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目标。 (二)具体目标 建设学习型辅导员团队。通过学习培训、理论研讨、论坛交流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等相关知识。 建设实践型辅导员团队。围绕谈心谈话、主题班会和理论宣讲等辅导员素质能力,紧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结合工作室建设方向,探索解决现实工作难题的特色工作方法和路径,切实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 建设研究型辅导员团队。工作室成员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和思维习惯,能够具备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具备主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水平。在工作室相关方向有专门研究和专业特长,并能结合工作将其深化,成为该方向的骨干。 建设发展型辅导员团队。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使团队具有很强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法,具备开展各种工作创新的能力。扎实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指导学生成长与发展,高效管理学生日常事务。实现职称职务双线晋升,努力成为专家型辅导员。 建设示范型辅导员团队。工作室能够成为带动全体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示范团体。指导全体辅导员开展实践创新和工作研究,具备开设面向其他辅导员的专门指导课程或讲座的能力。工作室形成可操作、可借鉴、可推广、可示范的工作精品和实践成果。在辅导员梯队的传帮带中,发挥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基本任务 举办工作论坛。组织举办1次及以上辅导员工作论坛,研讨相关领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开展专题辅导讲座。面向新入职或全体辅导员举办1次及以上专题培训讲座。 开发系列主题班会。共同研讨系列主题班会,完成3个及以上精品主题班会和2个及以上网络微课。 指导新辅导员。制定新入职辅导员帮扶计划,指导1名及以上新入职辅导员开展工作。 开展工作调研。研究上级政策和兄弟院校经验做法,完成1份及以上政策分析或调研报告。 承办校级活动。参与、承办或谋划1项及以上与工作室方向相关的校级活动。 参与制度制定。参与起草、修订和完善1项及以上与工作室方向相关的制度。 开展学术研究。申报校级及以上课题至少1项;发表三类及以上学术论文至少1篇。 加强团队自身建设。加强工作室自身建设,形成氛围融洽、职责明确、运行有效的工作团队。在辅导员各类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总结典型经验。依据工作室建设方向,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形成工作规范,提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建设方向 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司〔2014〕2号)对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设思想教育工作室、班级建设工作室、学风建设工作室、心理育人工作室、网络思政工作室、安全教育工作室、就业创业工作室、资助育人工作室、寝室文化工作室等9个基础辅导员工作室和若干特色辅导员工作室。 思想教育工作室。工作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其成长成才特点和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工作。切实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面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班级建设工作室。工作室围绕开展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和激励,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以及学生党支部和班团组织建设等工作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交流、政策研究和理论探索。 学风建设工作室。工作室围绕学生学风建设、学业指导、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考研等相关主题开展学习交流、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通过主题班会等有效的方法,营造良好学风、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心理育人工作室。工作室以提升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使命。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以系列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工作研讨、理论研究。 网络思政工作室。工作室以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积极传播先进文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为目标。以主题班会为抓手,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易班为平台,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和生活辅导等。 安全教育工作室。工作室以大学生安全教育和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处理能力提升为目标。探索新形势下安全教育新载体、新途径,构建常态化、立体化的安全教育体系。研究高校危机事件的特点、规律及有效的预防、干预及应对机制。开发系列化安全教育课程。参与学校、学院安全工作预案制定和执行。 就业创业工作室。工作室以提高辅导员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水平为目标,促进就业创业讲座与主题班会有效融合。通过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提升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打造《就业创业指导》精品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就业质量层次和创新创业能力。 资助育人工作室。工作室以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探索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推进“扶困”“扶智”“扶志”有机结合为目标。通过调研交流、工作研讨和政策研究等形式,结合辅导员工作特点,为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做出有益探索,形成典型经验。 寝室文化工作室。工作室致力以寝室育人阵地为抓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交流、实践探索,推出寝室文化建设系列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做好寝室文化建设活动。 特色辅导员工作室。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学校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紧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特点,选典型树品牌,建设若干特色工作室,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等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组织领导 (一)工作室建设领导组 成立学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学工部、保卫处、后保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办公室主任由学生工作部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学生处分管辅导员队伍负责人兼任。领导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管理和考核等工作。 (二)工作室人员构成 工作室成员一般由6-12名人员组成,设主任、副主任各1名。工作室聘任督导员1-2名,检查督促工作室建设发展,一般由学工部、团委负责人和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担任。工作室聘任指导专家1名,指导工作室各项工作,一般由具备学生工作经历的处级干部担任。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可以是一线专职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等。鼓励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认证人员积极加入相关工作室。 四、考核办法 考核内容。依据辅导员工作室目标任务设立考核指标体系。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由各工作室自行安排,并于12月上旬报学生工作部。 考核形式。分为量化考核和集中汇报考核,分别占比60%和40%。 考核等级。工作室考核和成员内部考核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占30%,良好占40%,合格及以下占30%。 考核运用。工作室考核结果运用到辅导员年终考核中,考核优秀的工作室负责人及成员在进修培训、评奖评优和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合格的工作室要求限期整改。 五、其他事项 学生工作部将给予辅导员工作室一定的经费支持,并提供工作室日常会议、研讨交流场地。优先安排工作室成员参加与工作室建设方向相关学习培训。 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若因职务调动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担任,应提前向学生工作部提出申请,确定新的负责人并妥善完成工作交接,确保工作室正常运行。 各工作室要依据工作需要制定2周一次例会制度,开展工作研讨和理论研究等,实现合理分工、有效运行,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本办法由学生工作部负责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