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级团支部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它与广大青年学生保持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育人基地,在大学生思想引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艺术学院广告181团支部立足专业特色,结合时间节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推进团支部建设,提高团支部组织凝聚力和活力,发挥团支部成员的创新性和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覆盖和吸引凝聚大学生能力,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的新局面。团支部通过成立红色宣讲团、红色寻访团、志愿服务团三支队伍,搭建以红色宣讲、红色专访、志愿服务为主体的活动平台,在“致敬建党百年,讲好安徽故事”的过程中,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学习伟大建党精神,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以党建带团建,协同发展的互动机制,在创新学生学习形式、增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提升了青年学子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爱党爱国意识。
二、案列解析
(一)案例思路与理念
围绕“致敬建党百年,讲好安徽故事”这一理念,团支部成员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农村和中小学,开展“故乡”志愿服务活动、“致敬百年”系列主题活动,在开展红色宣讲中深化认识、传播红色文化,在红色寻访中讲好安徽好人故事、提升理论素养,在志愿服务中强化服务、增强教育效果,打造团支部先进队伍、搭好平台,更完善了机制,让学生在“红色寻访”中受到红色熏陶与培养,全面深化实践育人。
(二)案例设计与实施
2020年支部依托学院“三全育人”试点平台,专业教师在课程中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故乡”志愿服务活动。覆盖全校,面向社会。宣传影响超5000人,参与人数超2000人,活动募集资金以物资的形式捐赠给芜湖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班级文集《故乡》成为校《文案写作》课程的校本教材。“故乡”志愿服务活动被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网及校团委报道。2021年支部围绕党史学习开展系列活动,团支部先后成立了理论宣讲团、红色寻访团和志愿服务团。
1.成立宣讲团,传播红色文化。
支部依托党课讲师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成员以二级党组织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相关专业教师为主。宣讲团成员严格按照“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储备扎实”的标准开展选拔。选拔支部中优秀的党员,团支部在专业党支部的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采取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选取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过硬的学生党员作为红色宣讲团成员,确保宣讲内容的质量过硬;通过构建包含问卷调研、随机访谈、座谈讨论等环节的总结反馈机制,引导成员确保活动质量稳步提升。
2.成立寻访团,激扬红色能量。
除了理论宣讲团,团支部还成立了红色寻访团,寻访团以采访安徽好人,讲好安徽故事为主要职责,从功能定位上注重与宣讲团的区分。寻访员来自团支部,利用寒暑假走访安徽好人,整理采访内容,在采访中感受好人精神,强化思想意识。
3.成立服务团,引领红色力量。
团支部选取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奉献意识的团员成立志愿服务团。服务团和宣讲团的组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目前,支部全体成员注册成为志愿者,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开展的各项志愿服务。其中一位团员获“2020年度十佳志愿者”称号,三位团员获“2020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三位支部成员在抗击肺炎疫情中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其余团支部成员在“无偿献血”、“三下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支教”、“暖途志愿”、“雕塑公园志愿讲解”等志愿活动中努力奉献。团支部“故乡”公益活动被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及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网报道表扬。“安徽好人”团百花项目被校团委微信公众号报道表扬。
(三)工作实效与经验
1.校地互动,培育红色新人。
团支部依托于学校和地方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促成了高校和地方有机集合,形成了良性互补的效应。在寒暑假支部成员在家乡调研。产生了《扶贫在路上》《‘颍’路脱贫》《脱贫致富套餐》等调研成果,为国家的脱贫攻坚贡献微薄力量。团支部通过红色宣讲、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走进中小学生,传播红色文化打开了通道,提供了面对面的服务。
2.师生互动,提升专业技能。
导师团的建立从源头上防止了宣讲内容不饱满、实践内容不丰富、调研内容不合理的问题,也为参与活动的学生提供了个人专属的指导老师和“一对一”的有效指导,这样的师生互动机制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班级文集《故乡》成为校《文案写作》课程的校本教材。
3.党团互建,加强支部建设。
支部坚持“党团一体化”,“党建带团建”,组织支部团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方针政策,严格评选标准,落实推优入党。支部成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迄今为止支部开展10余次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与党史学习团日活动,团员参与率100%;积极落实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完成率100%。
三、案例反思与启示
(一)案例典型特征
1.主动顺应时代需求
如何更好的让发扬伟大建党精神、讲好安徽好人故事,是支部开展活动的目标和难点。大学开展“红色行动”系列活动,让宣讲与服务对象形成共识,是其主动回应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成长需求做出的积极探索,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和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师生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专业水平,全面深化实践育人。
2.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团支部充分发挥专业技能,选拔优秀学生,组建红色宣讲与志愿服务队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备好安徽好人故事,传播好人精神,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安徽好人”的责任与担当,回顾反思自我,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实践服务中得到全面提升。
3.全面深化实践创新
“红色宣讲”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既传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讲清讲透时政热点;既体现知识共性,又体现受众个性,紧紧结合区域特色,根据参与对象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断丰富完善课程内容体系。“红色寻访”让安徽好人进一步走进群众,走进大学生,通过专题交流会、主题研讨会等形式,让安徽故事更加生动鲜活,“志愿服务”支部成员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二)思考与建议
1.要注重发挥专业优势
在开展系列践行活动中,要结合专业特长,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优势与特长,利用课堂讲授、绘本教学、校园主题特色活动等形式,向校内学生传播红色文化;同时,更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发挥好自身的特长,利用各种表现形式,在社会大舞台锻炼中传递红色正能量。
2.要把握传统现代两端
宣讲活动既要紧密结合时事政策,迎合时代热点,回应社会痛点,在宣讲过程中讲到位,不跑偏;同时,又要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将“来处”与“去向”讲到位,让群众与师生既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验到中国的蓄势待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要构建校地合作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一个从主动学习再到内化继承的长期反复的过程。团支部需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地方提供活动平台;另一方面,团支部开展系列宣讲以及其他实践活动,形成一套完整的活动体系,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同时讲求因地制宜,在活动过程中结合地方特色,引起地方群众的共鸣,激发基层百姓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