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01593日,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面前宣读: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

《诗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语言艺术的垂范;

《大雅》,作为言王政之所废兴的宫廷词章,是中国雅正之声的典范。

习大大引用《诗经大雅》里的雅韵正声,是在世界瞩目中国的历史性时刻,用回荡时空的有力声音见证着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文化活力,是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严明智慧,共享给警醒战争、维护和平的所有世界友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意思是无;的意思是始;的意思是少;的意思是能。总结以来是说,做事、为人、做官、为政,没有不能好好开头的,却少见能有好好到头的。这句话是提醒人们,善始容易、善终不易,虎头不难、蛇尾常见。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是文化穿越三千年历史烟尘的庄严提醒,提醒人们:

如果能坚持一以贯之、能做到不忘初心,那就是善妖善老,善始善终、那就叫有头有尾、全始全终;

如果仅是怀有良好意愿开始、却是半途而废、一暴十寒,那就是头大如虎,尾细如蛇、那就叫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中国文化里对首尾一贯这种理想状态的最完美表述,就叫做金声玉振——这是用音乐的演奏形态,来形容事态的发展始末:

代表钟,代表磬,钟、磬是古代用于庙堂演奏的两种大型乐器。以钟发声、以磬收韵,比喻奏乐从起奏到收音都协调始终,这就进一步喻示了,做人做事,从初始到收稍都和谐完美。

《孟子》里是这样说: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伟大而完备,叫做集大成。孟子是说,能集大成者,就如同奏乐里的金声玉振

金声一起,是有条理地开端;

玉振一收,是有条理地终结。

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始,这是智慧的体现;

能够井然有序到最终,那是神圣的体现。

这里所说的,由的提升,是目标由始到终的完成,是事态由易到难的突破,也正如是一个社会,由盛世之初到治世之全的集大成的理想实现。

今天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是从习近平主席发表演讲,宣告我们要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振奋开始;是以放飞七万羽和平鸽、让和平使者以洁白之姿翱翔在人类共同的蓝天下而圆满结束,——这就是本次纪念大会的金声玉振,这就是我们坚守中华文明精神的有初有终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国文化是在以诗意语言诉说政治理想:

一以贯之,是一种态度,我们一以贯之的目标是和谐共处;

持之以恒,是一种能力,我们持之以恒的道路将自信坚定;

善始善终,是一种责任,我们和平崛起的理念是善始善终;

金声玉振,是一种境界,我们民族复兴的理想将金声玉振。

原标题: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光明论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古代富有哲理性的警语,但在近现代已经很少被引用。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用了这句古语。可见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诗经大雅荡》有云: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其本意是说:老天生下众民,本来都是善的;出生后面对社会各种诱惑,很少有人能以善道自终。《论语》中也有同样的观点,其中记载子夏之语说: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以为终始如一,持之以恒,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这个观点在道家思想中也有。如《老子》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古人看来,立身行道,终始若一,是人世间最难做到的一件事,所以在一些重要场合,君臣、上下、朋友之间常用此语相互告诫。古人也常将这类警语刻在盘盂几杖上,为的是在进退俯仰之间常能观览以自警。用现在的话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就是一句座右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讲了一种人生哲理,其大意相当于俗语善始善终善始就是良好的开端,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可是人们在许多时候,却因为日后成就的获得、地位的升迁、环境的变换、享乐的诱惑等,而改变初衷。因此,有良好的开端,未必有良好的结局。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没有将善道坚持下去,正如《韩诗外传》所说:官怠于有成,病加于小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官做得大了,形成骄盈之习,就可能怠慢法纪;大病稍愈而误以为痊愈,不继续治疗,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太平日久,养成松懈懒惰的毛病,就可能发生意外的祸患;即使是孝子,有了妻子儿女后,对父母的孝心也可能衰减。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人际交往的原则及其相互的友谊往往以某种道义或利益的承诺为基础,相交之初,极为友好默契,友谊牢不可破,不久其中的一方违背最初的承诺,关系由此破裂,友谊破不可牢。所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在古人看来,处处体现人生的哲理。

但此语最重要的还是对政治的警示。它一方面告诫执政者:如果确立了一个正确无误的政治目标,那就应该志力坚固,践行有常,全力实施,由今日至于后日,益广益大,益远益著,而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另一方面,它也告诫执政者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慎终如始,不可逸豫。在古人看来,信道不笃,中途变节,少有不失败的。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玄宗。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躬行节俭。为了矫正朝野奢靡风俗,他曾下诏将皇家所藏珠玉锦绣焚于殿前,并令自今天下毋得采珠玉、织锦绣,违者严惩。他起用宋璟为相,朝廷政治清明,遂启开元盛世。宋璟死,唐玄宗以为功成治定,遂变其所守,奢侈无度,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将国事交予李林甫、杨国忠等佞臣办理,致使政事大坏,天下大乱。为此司马光评论说: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不慎哉!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通常是告诫:有善始者,当有善终。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即当事者开始的路就走错了,且犯下了罪行。古人对于此种情况,并不就认定当事者万劫不复,只要当事者能及时悔过,仍然可以被人接纳,被人尊敬。

现实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所包含的始终如一思想经常会与因时变通的思想相冲突。然而,在中国古人看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所指的是大方向、大目标、大是非,是为善之道。在这个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是允许在具体问题上有所变通的。但如果某类人出于为恶的目标,背弃初衷、拔本塞源、徇私枉法、见利忘义,那他们注定要失败,是不会有好结局的。

(作者姜广辉系湖南大学特聘教授、经学史专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