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安排,学生处于5月24日在五教录播教室举办了主题为《大学生活GPS——积极心理取向的大学心理健康发展模式》的讲座,主讲人苏细清博士系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实践与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她长期致力于探索中国文化下的感恩教育以及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范围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感恩教育、校园关怀文化、新移民适应以及农民工福祉等,具有十多年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务经验。学校心理咨询师、学院心理健康联络员、辅导员、学生代表聆听了讲座。
苏细清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状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能够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其社区作贡献。她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新生代大学生的特点、心理健康人的“6 Cs Model”、人生解题方程式、大学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的压力和情绪密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模式。她结合自身体验和对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教会大家排解压力、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大家如何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完善自己,让大家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健康发展的青年大学生。苏细清博士的精彩演讲,赢得了现场老师和同学们热烈掌声,也使大家受益匪浅!最后她号召所有师生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
人力162班刘赞同学表示,苏老师的讲座很精彩,以最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剖析心理,便于我们理解。生而为人,首先我们应该有梦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最怕自以为是或者妄自菲薄;其次,我们容易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荆棘,大学生要看重在内在,尽自己所能去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土木162班陈彩云同学表示,通过这个讲座,首先我意识到了一点也是我最近一直在迷茫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人生,我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目标,然后才能去想该做什么,怎么做;另外就是在人际交往方面,不管做任何事,人与人都需要相互理解,都要懂得向他人学习,要有社会链接能力。如今大学生每天把大量时间花在玩手机上,其实就是在寻找一种存在感,但可以选择做更有意义的事,不要在活力四射的年纪做着老人的事情,要有青春精神。
(文:杜松涛;图:高绪刘;审核:胡家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