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健全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优化人事管理制度、创新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五个方面推进“全创改”。 学校致力于知识产权工作,近几年共授权专利1141项,其中发明专利174项,2016年登上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单。此外,学校技术转移中心承载技术转移200余项,签订技术合同200余份。2016年,省政府批复同意将
被列为“全创改”高校创新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
服务区域经济,与政府共建科技创新实体
2014年以来,
围绕新兴产业的重大共性技术需求,集聚自身优势、特色学科和省内优势企业等创新资源,服务区域经济,与芜湖市共建校政科技创新实体。
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
与芜湖市政府联合组建
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共同出资注册了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运行实体。公司自2014年成立运行以来,已建设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共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中心1个,主持省科技攻关计划2项、市科技计划1项,已完成近20个研发项目,获得22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司在积极开展机器人集成应用开发研究的同时,还承担各类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推动高校参与区域经济的创新建设。
突出专业特色,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实体
为凸显特色专业优势,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校进一步聚焦地方重点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与大型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实体。
近几年来,学校“皖江高端装备制造”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与卢强院士工作站、中电鑫龙合作开展光伏微网、电气装备研制工作站实现并网发电。校企共建的安徽协同创新设计研究院、安徽悦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型合作实体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专业优势,融合地方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安徽省唯一国家级广告产业园落户芜湖,学校根据专业优势和坐落芜湖的区域优势,成立“
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入驻广告产业园。学校整合了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大数据技术、物流供应链等创新平台,与企业共建科技实体进驻该研究院,承担区域产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的转移转化。
系统推进“全创改”,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十三五”期间,
在现有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的基础上,以“全创改”为契机,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引导科技成果在皖转化。学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扶持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与国内重点大学、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在芜湖共建科技园和研究基地,围绕安徽省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芜湖市“4+9”产业发展战略,结合产业创新共性需求,共同参与应用转化类科研项目研究,全力支持“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芜湖市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学校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快学校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芜湖市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交易平台、大学科技园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学校建立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纪人制度;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形成了集科技信息服务、技术转移对接、科技与经济结合、技术与资本联姻、网上技术交易等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体系;完善决策咨询服务支撑系统,建立了“科技成果数据库” “决策模型库”和“政策文本库”,为决策咨询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