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简介



“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发展名师工作室”是2016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项目立项建设项目,由 联合皖南医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申报,项目编号:Szzgjh1-2-2016-9,首席专家:李卫东,项目成员:金艾裙、李恒奎、吴振、周基燕、景婷、孙建友。

该项目主要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机遇,创建高校就业创业联盟的工作和研究平台。本着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原则,坚持协同创新的理念,整合优化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发挥联盟高校的特色优势,传播积极创业、终身学习、幸福就业的教科文理念,积极开展安徽(皖南)高校就业创业联盟的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使工作室成为“创新引领、探寻规律、精品涵育”的立体化平台,充分发挥资源共享功能、协同育人功能、精品服务功能和引领示范功能。

   一、总体目标

  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机遇,创建高校就业创业联盟的工作和研究平台。本着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原则,坚持协同创新的理念,整合优化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发挥联盟高校的特色优势,传播积极创业、终身学习、幸福就业的教科文理念,积极开展皖南地区高校就业创业联盟的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使工作室成为“创新引领、探寻规律、精品涵育”的立体化平台,充分发挥资源共享功能、协同育人功能、精品服务功能、引领示范功能。

   二、建设任务

   1、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能力

   加强工作室内涵建设,创新就业创业工作思路与方法,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作用,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注重创新创业训练,以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

   2、建设信息平台,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完成高校就业创业联盟网络建设,打造就业指导与信息共享平台和创新创业教育与项目孵化共享平台,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应掌握的基本政策、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利用先进技术、新颖形式,努力实现政策引导直观化、学校指导具体化、学生主导实际化,使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行为选择更科学。

   3、探索运行机制,提高就业创业联盟工作积极性

   充分借助就业创业联盟平台,进一步完善人才对接和市场开拓共建机制,探索互联网+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并深入研究联盟共享机制、信任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组织学习机制,提高联盟工作积极性,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务。

4、推广工作模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服务平台,构建校际、人才机构、用人单位相结合,政策引导、学校指导、学生主导相结合,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多方位、多形式、多途径的服务体系与模式,有效带动50名左右辅导员全面提升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水平,为全省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建设引导示范。


  三、建设理念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坚持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的理念,整合优化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推进国际组织、政府、企业、学校、社团、媒体等机构互动合作,传播积极创业、终身学习、幸福就业的教科文理念,推动联盟高校就业创业理论水平与实践工作能力的提升,促进就业创业者能力的提升、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思路

  以联盟建设为核心:各联盟高校凝聚力量、共享资源、分享经验、共赢发展,坚持协同创新的理念,与政府、人才机构和用人单位建立起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人才机构的“穿针引线”作用,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作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强有力的服务支撑。

  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根本: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建立高校就业创业联盟,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是推动就业创业工作的外部因素。大学生要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或自主创业,就必须提高个人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高校就业创业联盟的发展以及网络平台的构建将为高校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促进辅导员成长,并充分发挥辅导员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作用。

    以课题研究为推动:工作室以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以及就业创业联盟建设研究为核心,通过开设子课题和微课题项目,在团队中以工作小组或个人名义承担教研、科研课题,并通过公开征集或委托的形式吸收团队外优质资源参与项目课题研究,从而通过课题项目研究拉动的方式,提高工作针对性,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


工作室网站链接://www.alex-chef.com/gxcylm/main.ht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