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聚焦创新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 |
发布人:查桂义 发布时间:2017-10-13 浏览次数:566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以创新创业为抓手,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学校成立创新学院和创业学院,先后荣获“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等多项荣誉。在2016年安徽省大学生“双创之星”评选活动中,6人获“创新之星”称号,5人获“创业之星”称号,获奖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三。 成立创新学院, 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成立创新学院。学校出台了《 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创新学院设立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创意设计、大数据及拓展训练等六个创新教育中心。创新学院采取无形学院、有形操作的方式运作,开展创新教育,目前已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表演两个辅修专业和辅修双学位,建立新能源汽车设计创新实验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配置优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推进教学方法和方式改革,努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扎实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企业冠名班”;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扩大实施辅修专业和辅修双学位专业范围,推进选课制和本科生导师制,遴选组建“拔尖人才班”;在毕业生中试行创新成果替代毕业设计制度,取得初步成效。 构建创新实践体系,以赛事为平台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建设创新教育实践平台。目前已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6个,校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6个,省级立项实习实训基地7个,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中心1个,建制性本科教学实验室43个,分实验室168个,工程研发与训练中心,校外创新教育基地、实习基地190余个。通过校地、校企、校所“三个协同”共建与芜湖鑫龙电器、深圳大富配天集团、哈工大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190余家企业、研究所建立实习实践基地。 将学科与技能竞赛融入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学科与技能竞赛活动不断充实大学生第二课堂,将开展学科与技能竞赛作为推动学校培养优秀本科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形成“一专业一赛事,一学院一品牌”态势。近两年来,学校共组织300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达到812项,国家级奖项178项。其中,2016年成绩尤为突出,1600名同学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得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60项、省级奖项476项。先后获得2016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赛以及华东赛区两项特等奖、第九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安徽赛区)特等奖、2016年“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安徽省赛特等奖、第二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2017年,截止目前,获得各类竞赛国家级奖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项,如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化工竞赛总决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等。 学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梯台,深入开展“校-省-国家”三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两年来共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20余项,位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 成立创业学院,推进创业教育规范化 成立创业学院。以创业学院为平台,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共建“中科创业学院”,与新华网等单位合作开办“新华网创客实验班”、“大学生创客训练营”等,不断完善创业实践课程体系。以创业学院为载体,举办创业品牌活动,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参加安徽省第十一届职业规划暨创业大赛,取得两金一铜的好成绩,学校荣获大赛“最佳组织奖”;挖掘校友资源,编撰创业典型材料;组建创客导师联盟,举办“创业论坛”,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举办首届大学生创客大会,开展项目资本对接活动,扶持学生创业。 推进学生创业教育的全程化和规范化。优化《大学生创业指导》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环节;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创业模拟实训工作,自2011年开始,每年约培训450名大学生;建立了一支以“辅导员为主,校外创业导师为辅”的教学团队,就业创业教研室共有57位教师,其中不乏国家级就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类业务培训。 构建创业实践平台,提供精准指导与帮扶 探索立体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学校立足专业特色,紧扣行业需要,校政企协同推进,探索出“政府搭台,学校主导,学生主体,校友支持,企业参与”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模式。 加强校市、校企、校校合作。学校推进校市共建创业孵化实践平台建设,与芜湖市鸠江区、弋江区、镜湖区、经开区等合作,先后共建了7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举办创业孵化基地共建研讨,制定管理办法;牵头成立了安徽(皖南)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共享就业创业资源,全面开展就业创业协作,搭建校校实践合作平台;与中科招商集团共建创业学院,与新华网、超校联盟开展创业工作合作,共建学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学校师生搭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技术平台。 完善校内创业实践平台,提供优质服务。搭建校内创业实践平台,设立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为入驻的创业项目免费提供孵化场地;搭建学院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学院创客工作室,满足不同学科专业大学生创业的专业化和个性化需求,目前学校有5个学院建设了创客工作室;开放就业创业咨询室,组织校内就业创业导师及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内有经验的老师开展就业创业咨询服务,实现一对一精准服务;组建创客导师联盟,聘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计21人担任创业导师,通过“创业论坛”等形式,为学校创业大学生提供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的一站式服务。 (文:查桂义;审核:张春、李卫东、吴月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