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试行)
发布时间:2016-03-07   浏览次数:2471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及任务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抓好本科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促进和拉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学好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任务是:1、进行教学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2、反馈监控结果,对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各种帮助信息;3、将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先修课程的教学情况和后续课程的安排,处理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2、按照教学大纲,精心备课、撰写备课笔记,认真制订授课计划,并注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研究;

3、讲授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吸收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

4、讲究授课技艺,做到概念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准确生动;

5、注重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严格课堂纪律。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1、学校成立以分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小组,通过教学督导员、教学信息员、教学信箱等信息反馈,以及对学生进行的课堂教学质量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利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优秀奖和对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等手段对教学水平高、课堂教学效果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违反有关规定的予以处理通报。

2、每学期在期末考试前,学生通过校园网对所有授课教师、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参加评教的学生人数不得少于各教学班的80%。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见附件一。

3、教学督导员随机听课,重点对那些学生测评中名次靠后或测评名次变化较大的教师进行评价,并将听课情况反馈给教务处质量评估科。教学督导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二。

4、学院在每个班设1名教学信息员,每月一次将课堂教学质量情况反馈给教务处质量评估科;在教学区设教学信箱,质量评估科每周定期收集有关课堂教学信息。

5、在期中教学检查期间,学院组织领导(院领导、职能部门领导、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听课、教研室老师之间相互听课,并重点了解新教师的上课情况,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总结前半学期课堂教学情况,并在后半学期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以促进全院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6、每学年学院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优秀奖等赛事,评选出课堂教学中的佼佼者,予以表彰奖励。对全院教学水平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7、对没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违反教学管理规定,影响教学秩序乃至教学质量的行为或事件,按《 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试行)》予以处理通报。

8、教务处对各种渠道收集到的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信息加以分类整理,及时向有关系部、部门进行反馈。各系部、部门应高度重视反馈信息,认真加以核实,及时进行处理或整改,并将课堂教学质量反馈情况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之一。


附件一:

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方法与指标体系

我校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在校园网上进行,各院系应高度重视学生评教工作。在评教前,辅导员必须召开专题班会,要求学生“认真、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在评教过程中,各院系应精心组织,增加机房开放时间,供学生评教使用。

 

一、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采取模糊综合评价的方式,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对照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价:

1、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责任心;教学准备充分、注重课堂纪律和学生考勤。

2、内容充实、条理清楚、信息量大;认真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开设实验认真。

3、授课熟练、逻辑性强;教学方法灵活、富有启发性。

4、教学手段先进;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生动。

5、教学效果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受学生普遍欢迎。

 

二、评价等次

A--优秀,B--良好,C--中等,D--合格,E--不合格。

 

三、注意事项

1、学生在提交测评结果前,要检查一遍,必须填写完整,才能提交;

2、所有同学必须参加网上评教,否则将不能打印新学期课表或不能查询成绩;

3、每位同学评教时,选A不得超过2个,否则,不能提交。

 


附件二: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专家用)

院系:           教师姓名:        
授课名称: 评价时间:

 

指标分类

评估内容与标准

标准分

A

1.0

B

0.8

C

0.6

D

0.4

指标得分

10

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

授课计划紧扣教学大纲、教材,反映因材施教,课程名称、学时数、实验时数等与执行计划一致。

5

 

 

 

 

 

备课笔记

体现教学大纲要求,完整、规范。

5

 

 

 

 

15

教学准备

备课充分,基本脱稿,并能注意形象化教学,准备了必要的教具、挂图等。

5

 

 

 

 

 

精神风貌与教学纪律

治学态度严谨,为人师表,上课时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注重对课堂秩序的管理,按时上下课。

10

 

 

 

 

 

 

 

35

正确性与熟练性

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正确地、灵活地组织教学,讲课娴熟生动。

15

 

 

 

 

 

教学内容

组织

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贯彻了“少而精”原则,吸纳新知识、新成果,有一定的信息量。

10

 

 

 

 

逻辑性与条理性

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思路条理清晰。

10

 

 

 

 

教学

方法

手段

25

启发性

讲课深入浅出,善于诱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10

 

 

 

 

 

能力培养与教学手段

 

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方

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

培养。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5

 

 

 

 

15

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精练、生动、流畅,富有吸

引力,吐字清楚,能用普通话授

课。

8

 

 

 

 

 

板书表达能力

板书反应教学重点,版面布局合

理,书写正确,字迹端正。

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