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大思政”工作理念,加强队伍建设,拓展育人渠道,激活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让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结合学科优势和特色,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为主色,地方文化传承为底色,助力乡村振兴为亮色,课程、科研、实践、文化“四位一体”育人为特色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一、课程、科研育人为学生人生“领航”
在每年新生思政“第一课”上,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率先垂范,给学生上大课、讲大势、树理想、谈信念。学院党委副书记从大学的功能、学院的人才培养优势、生涯发展引导、正确认知专业、入党相关问题解读等几个方面为新生开展入学教育,为学生系好大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制定实施《艺术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让所有教师都挑起“思政担”,专业课上出“思政味”。近年来,学院坚持“思政教育导向”。牢牢抓住课程育人主阵地,鼓励教师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纳入课堂教学,发挥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本科生导师等教学阵地中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力求所有教职工都成为学生的“人生领航员”。其中《创意写作》课程以“家国情怀”为着力点,以记录家族口述史的方式,编印学生作品图文集《印记》、《年轮》和《故乡》,加深了学生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体悟。
利用视频创作优势,制作了微视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习近平知青故事绘》等,受到团省委关注和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转载。利用信息可视化手段精心设计制作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系列宣传画、墙绘文本等艺术作品。
为促进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学院建设了师德师风和学生诚信教育及约束机制,要求教师将师德放在首位,在人格修养与学术修养上做到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开展学业伦理和学术礼仪教育;要求教师结合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的特点开展思政工作。依托教师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科研基地、研究院等平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在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中增加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通过中外文化比较,让学生开拓视野,也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二、实践、文化育人奏响德育“大合唱”
学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用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校园文化滋养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交相辉映,引领学生心灵与身体一起茁壮成长。
学院构建了以“专业考察+专业赛事+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新路径。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本地及周边的红色资源,在“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节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与宿州市埇桥区、枞阳县老洲镇等贫困区域建立了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墙体彩绘”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团百花”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了“五彩苏”芜湖雕塑公园雕塑作品义务讲解志愿服务队,形成了品牌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美化乡村墙体彩绘”志愿服务活动荣获2020年志愿服务大赛国家级铜奖,安徽省一等奖。
学院以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品位为导向,紧密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学科特点,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的文化育人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纪律教育等,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学院还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季、毕业季等关口,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抓手开展的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成“一专业一品牌”的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学院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做到校园文化活动进班级、入社团。利用地方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学生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教育。编辑出版了《百件文物背后的芜湖故事》手绘本、编印了《鸠兹古镇手绘地图》。编印了《春华秋实-设计师德摇篮》校友风采录(深圳篇),选登40多位在深圳工作的毕业生设计作品与成果,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建成了校内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徽州木雕馆》,展出由芜湖画家张月东先生捐赠的863件木雕和20多件绘画作品,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定期开展博士、教授、杰出校友论坛,举办了中国经典动画赏析、经典广告赏析、民乐赏析、创业成长经历分享等专题报告会,对学生开展美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毕业季工作中,将感恩教育与党团活动、日常管理、毕业服务结合起来,积极营造融洽和谐、诚信感恩、健康活泼、情浓意切的毕业季文化氛围,切实发挥“最后一堂课”教育功能。
三、资助、心理育人为学生成长“护航”
学院秉持应助尽助的理念,构建以物质资助为基础、精神培育为引领、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建立覆盖学业质量、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艺术等多维度的学院个性化奖学金奖励资助体系,注重资助育人的形式与实效。遴选资助育人典型,以优秀学生线上线下分享会、优秀事迹展、组建资助宣讲图进班宣讲,将资助与物质帮扶、道德浸润、能力拓展和精神激励有效融合,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的良好品质。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同心助育”。组建了新生入学适应、人际交往教育、学业帮助、情感咨询、就业指导等心理服务团队,发挥服务团队的积极作用,通过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及时发现问题,点对点、面对面、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充分利用“5·25”、“12·5”时间节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益海报设计大赛等心理素质教育实践品牌活动,将积极心理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各类日常活动中,营造健康、轻松、奋进的氛围。
四、网络、组织育人助育时代新声
学院学生会组建新媒体团队,打造新媒体特色技术、宣传、评论、引导等小组,将学院思政工作与网络新媒体紧密结合,学院团委公众号定期发布新媒体网络文化作品,以文章、短视频等作品形式,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促进思想引领全媒体建设。
健全学院分党校相关制度和活动平台,完善领导班子讲党课等相关机制,建好党员、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平台。完善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细则,建设支部带动班、党员带动团员等工作机制,营造党建带团建、党群零距离的良好氛围。继续开展好“青马工程”、“学生党员一对一帮扶” 、“学生党员联系新生宿舍”系列活动,充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五、服务、管理育人为“爱”履职尽责
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岗位的极端重要性,深刻理解辅导员岗位的职责和光荣使命,热爱学生、热爱岗位、热爱学校,为“爱”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近年来,学院突出服务师生理念,优化职能设置,推进制度化、体系化管理和专业化、精细化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品质,做好育人服务保障工作。
艺术学院在“三全育人”之路上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进一步切实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贯穿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育人质量,进一步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育人效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图:任家钱;审核:黄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