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前身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始于1992年的计算机应用专业,1995年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经过近30年的建设,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的发展,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工程4个系;实验实训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2个校内实践教育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2个研究所。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本科招生专业;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专业硕士授权点,其中软件工程为校高原学科;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模式识别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平台;建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近年来,学院积极从国内外高校、知名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中43%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20%具有境外学习经历,70%具有企事业单位锻炼经历。省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1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级“线上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校“中江学者”3人。
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推进专业建设。近几年来,专业建设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先后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先后获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安徽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物联网工程专业培育社会急需的大数据技术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人才。
学院建有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感知控制、多模态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普适计算与安全、模式识别与应用、可信计算与系统结构、智能软件工程、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机器学习与智能机器人、影像技术与交互系统等9个研究室,形成独具特色、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三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17项,校级项目30余项。发表教科研论文120余篇,46篇被SCI/EI收录。申请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8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7项,专利转化16项。纵横向到账经费累计1000余万元。
学院一直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多举措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下设计算机、智能车、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软件与网络应用、单片机与嵌入式、程序设计等8个创新开放活动室和创客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取得了包括美赛在内的诸多奖项。近年来,多次在A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年均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表彰400余人次。
毕业生考研态势良好,考研达线率、录取率逐年上升。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深造;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和省内中心城市,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5%以上,主要从事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专业工作。